德州全国首创“报废e网通” 车辆注销实现一小时“云上办”

2025-10-27 15:39:02 来源:大众网 作者:刘宪卿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刘宪卿 德州报道

  “我这辆‘老伙计’跟了我十几年,现在要‘退休’了,本来还以为得跑好几个地方、等上好几天,没想到在这坐着喝杯水的功夫,手机上就收到证明了!”10月21日,在德州市陵城区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市民丁庆朝拿着手机,看着刚刚下载好的车辆注销证明,脸上写满了惊喜和如释重负。

  丁庆朝的这份“轻松”,源于德州市刚刚上线的“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平台。这项全国首创的改革,瞄准了老百姓在车辆报废过程中的那些“烦心事”,用数据和网络代替了群众的跑腿和等待,不仅改变了普通车主的办事体验,也让扎根行业近二十年的老企业焕发新生。

  “堵点”变“通途”:从7天到1小时的效率革命

  “车开到不能再开,就成了‘烫手山芋’。”这可能是很多车主的共同心声。过去,想给车辆办“身后事”,第一步就卡壳——“我该找谁?” 正规报废企业不好找,不少人只能把旧车丢在角落,成了影响环境和安全的“僵尸车”。

  就算找到了回收企业,车主也成了“甩手掌柜”,车一交,后续进度两眼一抹黑,只能干着急。而对于回收企业来说,每办一辆车,就得专人专车抱着厚厚的纸质材料,跑遍区、市两级商务局和车管所去盖章,一个章一个章地盖,一套流程下来,少则三五天,多则一星期。企业成本高,最终这些成本和时间,还是会转嫁到车主身上。

  如今,这样的场景已彻底成为历史。通过“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平台,德州市公安车管部门与德州市商务局之间的数据壁垒被彻底打通,实现了跨系统、跨部门实时共享。车主只需在微信小程序上搜索“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动动手指,就像网购一样选择就近的、正规的回收企业提交申请。企业上门收车后,所有的审核、流转都在平台上进行。车主可以像查快递一样,随时查看爱车“最后一程”的进度。办结后,电子版的《报废机动车回收证明》和《机动车注销证明》直接生成,随时可查可下载,再也不用担心纸质证明丢失或苦苦等待邮寄。

  这一转变,源于德州市将车辆注销改革作为2025年度“一把手”营商环境项目重点推进。通过打通商务部门与公安系统数据壁垒,搭建起全国首个覆盖车辆注销全流程的“报废机动车回收e网通”平台,该平台的创新之处在于彻底打破了部门间的数据壁垒,构建起“车主——企业——部门”三方联动的线上服务体系,实现了从“群众跑腿”到“数据跑路”的根本转变。

  “减法”赋能:县域全覆盖,效能提升70%

  “以往,公安、商务等部门信息不互通,企业需在不同部门间‘传材料’,如今实现了‘一次采集、一次上传’,避免了‘多头填报、反复提交’的麻烦。”德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牌证管理大队负责人高立萍介绍,该平台自今年9月份正式上线以来,截至10月17日,已通过平台受理审核25966笔,减少纸质材料打印25万张,显著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和群众办事时间成本,效能提升70%以上。

  而这项改革的红利,也真真切切地落到了百姓和企业的口袋里。

  德州龙马汽车设备更新拆解有限公司董事兼总经理陈文亮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前一辆车要打6份证明,盖6个章,现在全电子化,光我们公司一年就能省下三万左右的运营成本。”对于企业而言,成本降低,效率高了,企业也能给车主提供更优质、更快捷的服务。而从群众的反馈来看,改革真正实现了“数据多跑路、群众零跑腿”。以前车主报废车辆,要自己想办法把车运送到厂区、排队交材料,还要多次查询办理进度,现在足不出户就能完成全部流程,通过小程序随时掌握进度,业务办结后直接下载电子证明,再也不用为纸质证明的等待、保管和补办发愁。“以前报废车觉得麻烦,现在手机上点一点就搞定,还能领补贴,政策真是太贴心了!”车主的认可,正是对改革成效的最好证明。

  改革不仅让群众省心、企业高效,更激活了市场活力。据统计,2024年德州市报废机动车回收量同比增长91%,2025年前7个月继续保持20%以上增速。目前全市16家合规回收企业已全部接入平台,实现县域全覆盖,为群众提供了更多选择。

  “虹吸效应”:便捷服务引来六成外地车主

  便捷的服务还产生了“虹吸效应”。据统计,在全市每年10万余辆的报废业务量中,外地车辆占比超过60%。来自河北的车主王先生说:“我们那边办理机动车报废比较费时,德州这个平台太方便了,我把车开过来,很快就能拿到证明回去办补贴。”

  在陵城区新能再生资源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晓飞指着忙碌的厂区说:“去年我们回收量达2.8万辆,位列全省第二。改革后,光打印纸张一年就能省去不少成本,效率提升让我们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

  在德州市公安局与德州市商务局的共同推动下,德州市还成立了覆盖全行业的报废机动车回收拆解行业协会,构建起“政府引导、协会自律、市场自治”的协同治理新模式,创新采用“财政零投入”模式,由行业协会牵头、骨干企业共同出资,既减轻了政府财政压力,又确保了平台更贴近企业实际需求。这种“共建共享”模式,让企业在获得便利的同时,也增强了主人翁意识,通过制定统一的行业规范和服务标准,有效遏制了恶性竞争。同时通过建立全流程可追溯机制,协会配合监管部门严把报废车辆零部件流向关,有效防止了报废零件非法流入市场,从源头上消除了拼装车等道路交通安全隐患。这种行业自律与政府监管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闭环管理体系。

  “平台的动态监管让行业更加规范,非法回收拆解乱象减少,为我们合规企业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陈文亮表示,作为政策的直接受益者,企业将坚守合规经营底线,用好数字化工具,为绿色循环经济发展贡献更大力量。

  今年以来,全市车辆报废量达10.8万辆,同比增长22.2%,有效缓解“僵尸车”问题。“车辆注销‘一件事’改革,是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优化营商环境的具体实践。”德州市公安局车辆管理所主要负责人梁勇介绍,接下来全市公安交管部门将持续深化平台应用,优化服务细节,巩固拓展改革成果,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多公安动能。

初审编辑:武红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