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程吉童
素有“黄河绿色粮仓”之称的山东省齐河县,近年来粮食生产由“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优化升级为“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改“万亩片”创建为“整建制”创建,由“高产”指标提升向“稳产、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创建模式发展,为鼓起“粮袋子”提供了可持续保障。
在资源环境约束趋紧的背景下,齐河县用生产实践证明,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是推动粮食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是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平台,为全县粮食单产、总产连年丰产丰收发挥了重要作用,探索了粮食绿色高产、优质高效、持续增产的“齐河模式”。
高产创建转向绿色增效
从2008年开展粮食高产创建先试先行,到2010年实施整建制粮食高产创建,再到近年来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齐河县粮食生产实现了高产创建向绿色增效的完美转变。
“保障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发展,高标准粮田建设要不断持续投入。”齐河县政府党组成员、农业局局长丁家勇说,在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中,齐河县抓好高标准粮田提档升级,打造旱涝保收的绿色生产大平台。近5年来,齐河县累计投资13.7亿元,高标准建成了农业农村部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示范区内每50亩一眼机井、每200亩一网格、每5000亩一支专家队伍、每50000亩一套(气象、墒情、虫情)综合服务站,具备“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地力足、灾能减”的八大生产功能。今年,又建成了固定式“水肥一体化”节水示范片1万亩;建设中心支轴式大型喷灌设施为主的示范片1万亩,示范推广节水、节肥、增产的绿色生产新模式。
同时,齐河县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投入,不断完善农业生产条件。近5年来,累计投入9亿多元,先后实施了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等农田基建工程,新增改善灌溉面积80万亩,实现了沟、渠、路、林、桥、涵、井“七配套”,30万亩粮田用上了“田间自来水”,农田有效灌溉率达到95%以上。全县农机保有量达5.2万台(套),农机总动力230万千瓦,小麦、玉米生产实现了全程机械化,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
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使齐河县粮食生产实现了超常规发展、跨越式前进,连续4年刷新全国最大面积高产纪录,连续7年蝉联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单位,成为引领全国粮食生产的一面旗帜。
转变绿色生产方式
“抓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必须大力推进生产方式的转变。”丁家勇说,齐河县扎实开展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着力从四个方面着手,打造绿色增产模式攻关的升级版,推进绿色生产方式转变。
着力推进标准化生产。在全国率先制定出台了小麦、玉米质量安全生产和社会化服务两项标准体系,并在80万亩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示范区按照这两个规范进行标准化生产。同时,探索形成了现代生态农业绿色清洁生产技术标准,建设了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三品一标”农产品105个,认定面积100万亩,占食用农产品总面积的80%以上。
着力推进农业技术推广。一方面,建立健全县、乡、村三级农技推广体系,构建了上下联动、高效运转的三级农技推广体系;另一方面,做好产学研结合“文章”,搭建“两院三站”平台,并建设四个农业创新实验示范基地,为全县培育了一大批留得住、用得上、技术全面的“乡土绿色专家”。
着力推进技术集成应用。围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集成推广了小麦“七配套”和玉米“七融合”绿色高产高效技术模式,并示范推广土壤改良、减种、减肥等绿色栽培技术。在土壤改良上,在全县百万亩玉米实现秸秆还田的基础上,每2年深耕、深松一遍,总结提炼出“麦秸覆盖、玉米秸杆全量粉碎还田模式”;在减种上,先后投入1200多万元,补贴购买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玉米宽垄密植单粒播种耧,小麦、玉米每年节种量分别达23%、47%;在减肥上,推广了测土配方精准施肥、种肥同播、底肥一次性施用高效缓释肥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着力推进服务方式创新。不断健全农业科技、信息、金融、保险服务体系,在“耕、种、管、收、售”等生产经营全过程,为家庭农场、种粮大户等经营主体提供“菜单式”“一站式”服务,有力促进了农技推广的高效落实和便利化。截至目前,全县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达218家,年社会化服务面积达660万亩次。
调优粮食种植结构
在推进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工作中,齐河县注重调优粮食种植结构,实现供给侧与需求侧有效衔接。一方面,调优小麦品质结构,推进绿色高产高效优质小麦产业示范园区建设;另一方面,调整秋粮种植结构,探索立体间作新模式。在调优小麦品质结构上,齐河县采取“企业+合作社+大户”的经营模式,发展强筋小麦订单生产。据统计,2017年全县推广种植了10万亩强筋小麦,每斤较普通小麦高0.15元—0.2元,每亩可增收220元。
“农民有句话——‘手中有订单,种养心不慌’。特别是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订单生产的积极作用逐步显现。”齐河县农业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订单生产可以有效发挥规模经营的技术和组织优势,集中采购种子、农资,统一组织田间管理,从而降低成本支出,有效解决管理技术薄弱等方面的问题。通过合同提前约定小麦销售价格,可以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避市场价格波动风险。
在调整秋粮种植结构方面,齐河县引导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因地制宜、因业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推广夏玉米—夏花生、夏玉米—大豆、夏玉米—甘薯等立体间作种植模式。据了解,夏玉米喜光耐热,实行宽行密植栽培,可与多种作物间作种植,在玉米不减产的情况下,使单位土地面积的收入显著提高。目前,多种夏玉米立体间作新模式已在山东省部分地区开始试验示范。特别是夏玉米—夏花生立体间作种植模式,能充分发挥作物边际效应和花生生物固氮双重优势,有效缓解粮油争地、人畜争粮、种养不协调的矛盾。
建机制 调动种粮积极性
面对“种粮难,种粮赚钱更难”的窘境,齐河县在推动粮食绿色高产创建的过程中,抓政策激励机制,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
齐河县财政每年拿出1亿元支持粮食等农业产业发展,实施小农水、农业综合开发、中低产田改造、千亿斤粮食产能工程等基建项目,全县粮田林网覆盖率、农田有效灌溉率均达到100%,为开展粮食绿色高产高效创建活动强化资金保障。
同时,出台《齐河县农业发展奖扶政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奖扶办法》,对百亩以上种粮大户,每亩给予20元—100元的补贴;对运作规范、带动能力强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给予10万—20万元的奖励。出台《齐河县现代农业发展奖扶政策》,对新型经营主体采用公司化经营,经济和社会效益较好、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粮食种植面积100亩—500亩的,县财政每年每亩补贴100元,最高补贴10万元。在农机具补贴、免费供种等方面给予倾斜,充分调动起各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粮食生产的积极性。近5年来,全县累计落实财政奖补资金5000多万元。
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程吉童
5月23日,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职组汽车营销赛在德州交通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开赛。来自全国66所学校的132名选手齐聚德州,他们将通过汽车营销、配件管理和服务接待三个子赛项展开激烈角逐。[详细]
平原县人大常委会原第一副主任、党组书记齐殿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德州市纪委监委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详细]
5月21日,全市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工作会议召开。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张传忠出席。 [详细]
“从这张片子来看,左脚跟骨骨折,是意外从高处坠落造成的吧?”在德州市中医院骨伤科,主治医师李明明正在跟前来咨询的病人分析病情。大众网记者初见李明明,就是他在这间质朴简洁的办公室中会诊,35岁的李明明低调谦逊,温文尔雅,讲话轻声细语。自2006年7月从山东中医药大学毕业参加工作以来,李明明一直坚守临床一线阵地,如今已是他工作的第12个年头了。[详细]
5月23日,大众网记者从齐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获悉,日前齐河县印发《关于持续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有序运行的通知》。[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