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丨推动村集体增收1600余万元!德州武城全力打造“1+N”服务矩阵

2022-09-06 15:01: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武红鹏

  大众网·海报新闻记者 武琳琳 德州报道

  9月6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深化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三场,武城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胡星海介绍武城县农村区域党建共同体建设相关工作情况。据介绍,武城县为解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服务需求不相适应的问题,打造“1+N”服务矩阵,下沉服务事项、凝聚服务力量、整合服务资源,推动乡村服务由粗放供给向精准配置转变。

  在推进“放管服”改革,优化政务服务方面。一是打造为民服务新高地。县级财政列支500余万元对49个党群服务中心、387个党群服务站集中开展新建、改建、扩建和规范提升,在党建共同体内合理布局法律服务站、农技培训站、退役军人服务站、快递服务站、便民商超、卫生室、理发店、储蓄网点等服务点,形成一中心多站点为民服务新体系。二是配强为民服务力量。推动263名镇街干部下沉共同体集中办公,实现每个共同体至少5名机关干部、2名窗口工作人员,由镇街党(工)委副书记、班子成员等担任共同体党委书记、委员,选派示范村党支部书记在共同体内任职。三是提升为民服务效率。优化服务项目、再造服务流程,对下沉党群服务中心的政务服务事项进行细化分类,将高频次事项分为一次办结类、受理初审类、咨询辅导类,同步落实首问负责制,将居民办理的事项负责到底。目前,已累计受理解决群众业务事项600余件。

  在推进力量整合,深化志愿服务方面。一是细化服务网格。实施网格“微治理”模式,在自然村网格下设“党员胡同”“党员中心户”,构建“共同体联合党委—行政村党支部—自然村网格—党员中心户”的四级联动体系,选配7300余名党员胡同长、815余名党员中心户,通过“微连心”小程序累计为群众解决难题500余条。二是弘扬服务理念。为引导社会各界积极投身志愿服务,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理念,广泛利用村村通、微信群等发送招募信息、活动预告,通过社会招募、网络招募和项目招募等形式向社会招募志愿者,完善基层志愿服务体系,努力推动志愿服务成为常态。三是凝聚服务力量。打破行政村界限,在共同体内成立136支志愿服务队,抱团开展人居环境整治、疫情防控、行洪防汛、安全巡查等志愿服务2300余次,同步建立民意收集、信息排查、矛盾调解等6个工作专班,整合法律顾问、网格员、警务助理、民政协理员等力量,实现群众需求及时发现、矛盾纠纷及时化解。

  在推进资源共享,强化社会化服务方面。一是搭建服务平台。围绕有人员、有场所、有载体、有服务“四有”标准,打造8处为农服务中心,创新设置农用物资供应、农用机械共享、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存储、电子商务服务等五大功能区,为共同体发展提供有力农“技”支撑。二是优化发展模式。由共同体联合党委牵头,对接专业化农业服务公司、国有企业等签订结对共建协议,打造“企业+共同体联合社+合作社+农户”联动发展模式,采取“保底收益+盈余分红”分配机制,统筹整合辖区内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由结对企业提供种子、技术、平台、资金等支撑,实行“耕、种、管、收、售、储”“六统一”管理模式,集中经营土地8万余亩,托管土地4万余亩,推动村集体增收1600余万元,为老百姓分红6400余万元。三是强化部门联动。统筹整合民政、妇联、残联等部门政策,引入社会服务力量,推动市场化运行等方式,在共同体内开展农村留守儿童保护、困难老人生活照料、爱心食堂、残疾人服务、幼儿托管、四点半课堂等服务项目,累计设立爱心食堂12处,建设村级幸福中心8个,设置四点半课堂22处,开展惠民义诊4000余人次,全力提升村民幸福指数。

初审编辑:蒋丽君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