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夏津县“三步走”推进“三类地”开发利用 盘活集体资产

2023-07-13 21:39: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徐瑞

  大众网记者 徐瑞 德州报道

  7月13日,德州市召开“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夏津县专场。德州市夏津县委组织部副部长、老干部局局长滕儒训就夏津县在推进“三类地”开发利用、如何盘活“三类地”资产,答记者问。

  今年来,夏津县聚焦农村“三类地”开发利用,以农用地规模化、闲散废弃地资源化、“飞地”集约化为抓手,破解发展要素分散、村庄单打独斗的问题,走出一条“组织起来、抱团发展、强村富民、共同富裕”的发展新路径。

  坚持资源整合,推动农用地规模化经营。一是构建三级联动机制。夏津县依托“村级合作社+联合体联合社+乡镇合作联盟+县乡村振兴公司”体系,为农用地规模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二是探索多元增收路径。依托三级合作社,发挥联合体纽带聚合作用,将分散的农民、农村、农业组织起来,配套农业全产业链服务,有效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实现群众集体“双增收”。发挥国企优势,成立乡村振兴公司,对接大型涉农企业20余家,开展土地托管项目。全县规模经营土地达26万亩,带动集体增收3500万元,节约生产成本2600万元。三是强化发展要素支撑。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十条措施》,在资金保障、税费优惠、奖励机制等方面给予政策帮扶。聚焦资金精准投放,整合涉农资金9000万元,打造“乡村产业发展资金池”,累计撬动“鲁担惠农贷”“强村贷”等多种形式涉农贷款资金16.55亿元流向农业农村。

  坚持闲置盘活,推动闲散废弃地资源化利用。以党建联合体为单位,组建专项清理小组,实行“起底式清理+提级式管理”模式,细化“4+10”清理程序,集中开展集体“三资”清理攻坚行动。一是明确所有权,让集体家底厚起来。按照“八清理六收回”,对“挤占抢占、承包费过低”等8种类型土地重点清理,对“长期闲置、一户多宅”等6种类型土地收归集体,全面夯实发展基础。二是赋予使用权,让土地资源动起来。按照“确认成员身份、资产量化折股、规范‘三资’管理、强化民主监督”的程序,先确权再清理,赋予群众合法的使用权,在打消群众顾虑的同时强化民主监督。放活经营权,让经营方式活起来。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将闲散土地统一打包,由县乡村振兴公司和党建联合体领办联合社有组织、有规划地发展“边角经济”,种植绿化苗木等经济作物。三是规范收益权,让集体群众富起来。采取“集体+农户”股份合作制,明确集体群众6:4分红比例,由农村公益性岗位负责日常管理。目前,全县盘活利用各类闲散土地9500余亩,预计带动集体群众增收800余万元。

  坚持要素统筹,探索“飞地”抱团发展路径。坚持抓关键、抓引领,立足“飞地”集约化流动,探索村集体多元化增收路径,共享集成发展红利。一是统筹谋划实施。实行“县级统筹、企业经营、产权明晰、收益归村”的发展形势。用足用好增减挂钩政策,鼓励村集体对与大田相连的闲置低效集体存量建设土地复垦,通过拆旧复垦、指标置换、资金补偿推动“飞地”抱团。二是多方筹措资金。项目参建村以腾空复垦土地的村为主,县级统筹征地补偿款及结余指标拟收益金额,同时吸收有中央财政扶持资金和集体积累资金较多、有投资意向的村参与,形成“土地+资金”“强村+弱村”的联合模式。三是实施项目牵引。村集体采取“资金入股+委托经营+分红收益”的模式,对应的增减挂钩指标资金集中落地到“飞地”产业园,共同抱团发展高质量产业项目。目前,全县累计实施“飞地抱团”发展项目4个,其中总投资10亿元的亿利集团汽车零部件智能制造产业园、占地1100亩的夏津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落地兴建,涉及行政村年增收60万元以上。

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