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赫洋
大众网记者 徐瑞 德州报道
7月13日,“中国式现代化的德州实践”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工业高质量发展”专题夏津县专场新闻发布会举行。夏津县经济合作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李晓兵就在推动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做了哪些工作及今后举措,答记者问。
今年以来,夏津县经合中心立足部门招商职能,围绕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这一目标,立足三大主导产业,深耕京津冀,对接长三角,瞄准粤港澳,把准招商“坐标”,聚焦招商“镜头”,攥紧招商“拳头”,聚力招大引强,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1-6月份,新签约项目15个,新建、续建项目35个,总投资131亿元,到位资金54.1亿元。
健全工作机制,夯实招商硬基础。一是提前谋划部署,制定目标任务。年初高规格召开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优化营商环境动员大会,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带头理思路、定目标、领任务,树立抓发展就要抓招商、抓发展必须抓招商的鲜明导向。二是强化协调联动,保障项目落地。定期组织招商项目论证会,组织各职能部门对项目质量、落地需求、要素保障等方面研究论证,实施项目推进全流程服务,提高项目落地速度。三是强化督导考核,营造浓厚氛围。对招商引资工作“月调度、月通报、半年观摩、年底考核”,定期召开招商引资调度会,树立“汇报工作必汇报招商项目”的鲜明导向,亮出成绩、督出压力,营造浓厚招商氛围。
建立专业队伍,提升招商软实力。一是“一把手”带头招商。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高位推动、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各级领导干部精准发力、精准招商。1-6月份,全县开展招商引资活动437次,其中走出去175次,请进来256次,线上对接6次,掀起全县招商引资新热潮。二是驻点精准招商。充分发挥驻北京、上海、大湾区三个驻点招商小组作用,积极寻找项目线索,宣传推介夏津优势,主动承接高端要素、高端产业和优质资源转移。三是“一盘棋”合力招商。建立招商计划共商、信息线索共享、优势要素互补工作机制,在线索搜集、项目对接方面信息互通、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招商合力。
加快园区建设,打造招商大平台。坚持“筑巢引凤”,发挥开发区招商主阵地作用,推动优质项目向园区集中、产业向园区集聚,对龙头企业、补链、延链的优质项目,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保障项目落地需求。依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划定绿色纺织产业园、高端装备产业园、农副产品深加工产业园,开展园区精准招商,真正把开发区打造成为项目投资高地、产业高地和创新高地。
创新方式方法,提高招商新成效。一是大力开展产业链招商。紧紧围绕纺织服装、农副产品精深加工、高端装备制造三大主导产业,积极对接上下游企业,建链延链补链,努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纺织服装产业方面,引进亿元以上纺织项目3个,进一步提高了产业发展水平;立足黄河古道古桑树群这一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深化文旅产业融合,成功引进东方紫文化旅游综合体项目,打造旅游康养胜地;依托央厨智慧港项目,引进首农集团、国联水产、京东科技等头部企业,着力打造预制菜产业发展高地。二是坚持以商招商。充分发挥在外夏津籍老乡人脉资源优势,瞄准央企强企、上市公司、头部企业,以商招商,以企引企。成功引进生物色素提取、重庆三牛变速箱项目。三是盘活资源招商。以盘活闲置低效用地为重点,挖掘现有资源潜力,逐地块制定盘活方案,大力开展“零增地”招商,实现“增资增效不增地”的新模式,今年成功盘活闲置土地3宗。
加大招引力度,再掀招商引资新热潮。下一步,将聚焦“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这一主题,立足夏津县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锚定“产业链”精准出击,聚焦“多渠道”精准发力,突出“专业化”精准招引,进一步锁定重点区域、重点领域、重点产业,按图索骥、有的放矢开展精准招商,大干50天,实现新突破,为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一是聚焦主导产业,沿链补链招商。按照“引链主、育龙头、补短板”的思路,围绕7大产业链,摸清产业上下游配套、合作需求,全力攻坚突破一批“建链、补链、强链”重大产业项目。二是锁定重点区域,精准发力招商。围绕京津冀、大湾区、长三角、省内沿海经济活跃地区,抢抓产业转移战略机遇,瞄准央企强企上市公司,主导承接高端产业、高端要素转移,在引进央企强企上实现新突破。三是探索合作模式,开展基金招商。探索“以投带引”招商新路径,尝试“基金+招商”新模式。通过政府引导与市场化运作相结合,共同设立产业基金,加大股权投资力度,通过基金赋能,不断开创招商新局面,助推全县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