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10月11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七场,德州市财政国库集中支付中心主任、三级调研员,市财政局新闻发言人刘军介绍近年来德州市财政系统在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深化金融体制改革方面有关情况。
德州市财政系统聚焦全面深化改革任务目标,全力以赴稳运行、强保障、控风险、提质效,财税金融体制改革扎实推进,财政政策效能和资金使用效益持续提升,较好支持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优化以收支管理为核心的财政运行机制。面对复杂严峻的财政形势,坚持不懈以更大力度加强收支管理,稳定财政运行。收入方面,完善财税协同和数字赋能工作机制,加强数据收集管理和分析比对,强化财源挖潜;推进非税收入缴库电子化改革,提高非税收入管理水平。1—9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5.7亿元,同比增长5%,增幅列全省第6位。支出方面,加强财政资源统筹,完善财政支出分类保障机制,提升财政支出科学管理水平。1—9月份,全市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7.2亿元,有力保障基层“三保”、民生政策落实等重点领域各项支出。
完善以资源统筹为抓手的财政保障机制。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原则,坚持有保有压,严格落实过紧日子要求,优先保障人民关切和发展所需。坚持把民生作为财政保障的优先选项。1—9月份,全市民生支出347.9亿元,约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的80%,不折不扣落实好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特色公益岗开发、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政策。坚持把高质量发展作为财政政策支持的首要任务。加大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落实力度,重点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为企业减轻负担。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国债资金,有力支持全市上百个重点项目建设。及时拨付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发展、科技创新、“两新”行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等重大战略任务落实。
创新以资源撬动为导向的财金联动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用好用活各类财金政策,吸引撬动更多金融资源和社会资本支持高质量发展。深化财金协同联动。持续推进政府性融资担保业务发展,研究制定“专精特新担”等特色担保产品,打造担保覆盖面广、业务结构优、风险防控水平高的“德州特色模式”,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强对小微、“三农”主体的信贷投放,新增业务规模23.1亿元,累保规模114亿元,有效缓解融资难题。发挥政府引导基金撬动作用,提高基金市场化运作水平和使用效率,通过出资参股吸引汇聚优质社会资本,支持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等重点产业和领域,助力全市经济发展。大力推行“政采贷”业务,手续简便,利率优惠,累计为179家企业放款15亿元,提升中小企业获得感。加大金融服务力度。建立“金服项目”体系,储备“金服项目”205个,今年以来为有关项目新增授信165.5亿元,金服大厅、“投融资局长行长接待日”累计解决融资需求84.6亿元。落实企业上市挂牌奖补资金1610万元,新增四板挂牌入板企业44家、直接融资62.36亿元。
健全以安全高效为根本的财政管理机制。坚持在改革中先行先试,争取获批财政部电子凭证会计数据标准深化试点、上级转移支付动态监控试点,推动财会管理水平提升。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拓宽事前绩效评估范围,扎实开展财政重点绩效评价,强化结果应用,切实提升政策效果和资金效益。加强政府债务管理,严格落实政府债务还本付息,稳妥化解存量债务,政府债务风险总体可控。开展打击非法集资专项行动,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着力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财政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连续两年获得省委、省政府督查激励。
下一步,德州市财政局将锐意进取、开拓奋进,以更高标准、更大力度优服务、强保障,奋力在中国式现代化德州实践中贡献财政力量,以优异成绩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
坚持把财源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发挥财政政策激励引导作用,引导各方面把财税贡献作为产业扶持、资金分配的重要因素,进一步提高收入质量。全力拓宽财源渠道,统筹盘活资源资产,多渠道增加地方自主财力,保障财政收入可持续增长。
坚持强化重大战略任务保障能力。用好用足超长期特别国债等资金,保障支持“两新”“两重”决策部署落地落实。同时,加强与上级的沟通对接,及时掌握新一轮财税、金融改革动向,为德州市经济发展争取政策支持。
坚持财政资源进一步向民生领域倾斜。坚定不移保持民生投入强度,加强基础性、普惠性、兜底性民生保障建设,优化基本公共服务供给,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民生事业发展,加快形成共建共享的民生保障格局。
坚决守牢财政金融风险底线。加强宏观经济形势分析研判,强化基层“三保”、政府债务、金融等重点领域隐患排查和风险防控,筑好财政金融风险“防火墙”,维护区域经济稳定大局。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