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祁小丽 德州报道
10月28日,德州市政府新闻办举行德州“十四五”发展成就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十场,德州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岳红星从六方面介绍“十四五”时期德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成效。
“十四五”期间,德州市委、市政府坚决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并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推进各项工作。
蓝天保卫战成果显著。全市聚焦细颗粒物(PM2.5)和臭氧协同控制,持续优化产业、能源、运输结构。2024年,全市PM2.5浓度降至41微克/立方米,较2020年下降21%;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到68.9%。扬尘管控、移动源治理、重污染天气应对等机制不断健全。今年1-9月,环境空气质量持续向好,综合指数为3.9,优良天数比例达71.1%,同比提升9.4个百分点;PM2.5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改善15.8%。
碧水保卫战稳步推进。通过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协同共治,2024年,全市6个国控河流断面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Ⅳ类标准,Ⅲ类以上水体比例达66.7%,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稳定在100%。水环境质量较2020年改善24.24%,实现连续五年提升。城市黑臭水体保持动态清零,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59%。马颊河部分河段入选省级美丽河湖。全市积极推进“两清零一提标”工作,市政及建筑小区雨污合流管网改造、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均提前完成省定2025年目标。
净土清废与农村环境治理成效明显。土壤污染风险得到有效管控,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均达到100%。重金属污染减排任务提前完成。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改善,完成4512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整治黑臭水体103处。“无废城市”建设扎实推进,创建了一批省、市级“无废细胞”,相关建设项目进展顺利。 环境治理体系日益完善。全市全面建立“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体系,多个案例被列为省级乃至全国典型。环境监测网络覆盖更广,涵盖大气、水质、饮用水源地、地下水、土壤及噪声等要素,监测能力显著增强。环境执法监管更加科学与规范,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模式,创新运用说服教育、行政指导等柔性执法方式,并强化执法监督与法制审核。
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提前完成,氮氧化物、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量较2020年大幅下降。能源结构持续优化,累计淘汰大量燃煤锅炉,单位GDP能耗显著下降,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产业结构更趋科学,严控“两高”项目,推动企业节能改造和能效提升。运输结构更加绿色,铁路货运量大幅增长,超额完成老旧柴油货车淘汰任务。农业生态化水平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96%以上。
生态文明示范创建走在全省前列。截至目前,德州市已成功创建10个各类生态示范地区,包括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1个、国家级“两山”基地2个(数量列全省第一),省级示范区和“两山”基地7个。多家企业入选省级生态环保产业百强,环保服务试点和特色园区建设取得新进展。
展望“十五五”,德州市将继续保持战略定力,坚持绿色发展,聚焦突出问题,谋划实施重大工程,持续改善生态环境,奋力谱写美丽德州建设新篇章,为全省乃至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初审编辑:李冉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