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白雪
编者按:
齐河县,位于鲁西北平原,黄河下游左岸,历史悠久,人文璀璨,早在4000多年前就有氏族聚居,西周春秋时期,乃齐国正卿晏婴采邑之地。独特的历史环境,齐鲁文化的熏陶,给这片土地留下了丰富多彩的文化传承。
齐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中蕴含着齐河人民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想象力,是齐河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齐河文明的瑰宝。
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持民族文化的传承,维护文化多样性和创造性,齐河县文化和旅游局联合大众网共同推出“齐河非遗项目展播”系列栏目,向公众呈现我县丰厚的非遗资源和优秀的匠人风采,以此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筑文化自信。
【遇见非遗】悠扬缠绵的齐河锯琴艺术
锯,是2000多年前,鲁班发明的一种劳动工具。锯琴,是一种源于劳动的民间乐器。锯琴艺术,是一种深邃悠长,具有神秘独特东方韵味的音乐风格。
【遇见非遗】悠扬缠绵的齐河锯琴艺术
齐河锯琴艺术传承人翟峰
锯琴,也叫乐锯,是一种无弦、无键、无品尺标记、无定调的特殊乐器,从历史上发明了木工用锯开始,锯琴就以最古老、最原生态的艺术表现形式,以中国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传承并弘扬至今。
相传,在以前伐木工人干活干累了,在抽旱烟休息的过程中,烟斗磕烟灰的时候,无意间碰到了锯片,意外的发现锯片还能发出声音,从此以后就开始了它漫长的音乐之路。
在以《哈佛音乐词典》为译述依据出版的《大陆音乐词典》中记载:锯琴,非西方乐器,用一根棒来摩擦发声,用锤敲或者马尾弓拉奏,使之震动,而发出声音。同时,左手弯曲锯片的曲度,来产生音高,演奏过程全凭演奏者用心与耳,琴人合一的感觉,随时把控手上的力度,来区分高低音域,而发出美妙的声音。
锯琴
锯琴最大的特点,就是音与音之间能够联系在一起,让人听了之后委婉缠绵,悦耳动听。
锯琴艺术已有几百年的历史,是劳动人民的创造性发现。上个世纪初,锯琴在广东等地流传,1932年上海开明书局出版的《工用锯拉奏法》,是我国第一本有关锯琴演奏方法的书籍。1945年前后,在革命圣地延安,艺术家曾用锯琴演奏《黄河大合唱》、《白毛女》、《血泪仇》等曲子。1960年,毛主席,朱总司令、周恩来总理、还有越南的胡志明主席等从广东从化听华南歌舞团余亦文登台演奏锯琴音乐之后,周总理称赞:“劳动创造了世界,劳动创造了音乐,也创造了锯琴”。
现今,锯琴艺术主要分布在山东、北京、上海、广州、河南、江苏等地。随着时代的发展,锯琴艺术的传播,在各地舞台媒体中均有其踪迹。
作为齐河锯琴艺术的传承人翟峰,撰写发表有关锯琴艺术研究的论文、文章十余篇,曾多次受邀参加上级文艺演出,多家媒体电视台的节目录制,让更多观众了解到了锯琴的魅力,为锯琴的传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为了保护这种传统锯琴音乐表演艺术,2013年在山东省齐河县文化馆设立了齐河锯琴研究室,对锯琴艺术进行全面的调查和保护,并建立起锯琴艺术档案。在齐河县文化馆开设公益锯琴培训,培养锯琴学生及爱好者,由传承人负责锯琴艺术的挖掘、研究和传播,完善传承谱系,将锯琴艺术进一步发展提升,提高齐河锯琴艺术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使其继续更好的得到传承和发展。
初审编辑:撒伟
责任编辑:白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