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为纵深推进全成本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加强成本管控,德州市德城区以近2年开展的德州市立医院全成本绩效评价结果为基础,近日开展了德城区卫生领域全成本绩效评价工作,了解全区卫生系统成本支出规模和标准,探索卫生系统管理新模式。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作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最前线”,是向居民提供医疗、公共卫生服务的“主阵地”,对其成本进行科学核算,既有助于政府核定绩效,进行合理补偿,又有助于机构精细化管理,提升管理水平。2016年全国公立医院全面实行药品零差价销售,2019年取消高值耗材加成。公立医院收入来源由过去的医疗收入、药品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三个部分转变为医疗服务收入和财政补助收入两部分,虽然医院规模扩大、业务量增长,但总体收入增幅放缓,盈余水平下降。在此情况下,德城区结合全区实际情况及工作需要,对全区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开展全成本绩效评价,针对性提出建议。
摸清底数,了解医院运行现状。一是摸清近3年全区卫生领域在人员经费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以及公立医院改革补助等方面投入规模,分析财政补贴规模与各公立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实际需求的匹配程度,统筹全区卫生领域资源均衡配置。二是结合公立医院改革要求,对近3年全区卫生领域事业收入实现情况进行分析。一方面梳理各公立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事业收入总量以及占比情况,分析德城区卫生领域对于财政补贴依赖程度变化情况。另一方面梳理近3年全区卫生系统药品收入、卫生材料收入、检查收入、化验收入以及医疗服务收入等占比变化情况,分析公立医院改革目标实现情况。
梳理成本,理清财政支出规模。一是多维度收集信息,加强信息的纵向比较、横向分析。一方面依托主管部门和医院,拉长时间跨度,收集近3年公立医院以及乡镇卫生院相关数据,注重纵向年度支出的比对和关联,分析各项支出的结构、占比的合理性、科学性。另一方面收集各公立医院承担的疫情期间支出、取消收费后各医院承担的卫生食品人员查体支出以及DIP结算方式实施以来各医院亏损情况,多维度了解财政承担的全区医疗领域支出规模。二是多方式开展工作。通过资料收集、现场调研、整理归纳、问卷调查等多重途径深入了解公立医院及乡镇卫生院成本管理情况,以成本节约为切入点,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公立医院成本核算规范〉的通知》(国卫财务发〔2021〕4号)要求,将医院支出细分为人员经费、卫生材料费、药品费、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提取医疗风险基金、其他运行费用7类开展成本分析,分析各类成本支出与医院收入的匹配度、支出的合理性,深入探索优化成本管理、强化资金使用效益路径。
编制定额,把准财政支出开关。一是参照近3年医院收入和支出规模进行分析,理清德城区卫生领域实际需求。分别编制人员经费补助、公立医院改革补助、基本药物补助、基本公共卫生补助定额标准,为医院年度预算安排提供了参考依据。二是通过全成本绩效评价,为财政补偿提供科学依据。此外,通过开展医院成本绩效分析,给公立医院外增推力和压力,促使其不断节约成本,提高效率,改善服务,对保证公立医院服务的公平和效率、可持续运行具有重要作用。
下一步,德城区将继续立足改革创新,贯彻落实上级文件部署,助力全区卫生领域绩效管理水平取得新突破、新进步、新成果。(通讯员 高玲玲 刘雅雯)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