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李敏 通讯员 张悦悦 德州报道
德城区广川街道高度关注新业态发展,在辖区内小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成立了以“新新向党·凝新聚力”为设计理念的德城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需求,促进其更快成长、成才,提升归属感、安全感、幸福感,推动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基层治理“一盘棋”。
凝“新”筑巢,打造幸福港湾
聚焦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吃饭难、充电难、歇脚难”等痛点,广川街道在小东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精心设立暖新服务小站,免费为他们提供充电上网、饮水热饭、读书看报、如厕等贴心服务,让奔波于大街小巷的户外工作者,无论寒冬酷暑,都能找到一处温暖的“加油站”,冷时可取暖、热时可纳凉、累时可歇脚,伤时可用药。
同时,关注到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心理健康问题,街道整合郑品书社、爱心驿站、健身活动室等场所,打造心理健康服务站,为忙碌工作后的他们提供调试身心、舒缓压力的绿色空间,将心理关爱落到实处。
针对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外来务工人员较多,对就业、子女教育政策不够了解的现状,社区设置了“码上回家”线上服务,通过扫码就能线上咨询、了解各部门最新的政策,多角度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筑起温暖的“家”。
暖“新”服务,传递关心关爱
为加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的集聚性及信息融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长学院还设置了宣传教育、行业孵化、交流合作等功能室,通过社区搭建互动平台、开展培训教育等,把直播电商、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独立音乐人、自由美术工作者等13类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聚集起来,不仅密切了同行间深度交流,还促进了跨行业之间的思维碰撞,为他们的职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此外,学院广泛吸纳知名主播、行业指导员、专家教师等优秀师资,建立区级助“新”师资库,设置红色思政教育课、学历技能提升课、权益保障指引课、基层治理实践课“四大课程”,实行“新新点单、学院配餐”的精准化赋能模式,助力他们掌握新技能、新技术、新理念,全方位护航新业态新就业群体成长成才。
凝聚“新”力量,发挥先锋作用
新业态催生新就业,新就业群体集聚新发展潜力,广川街道积极打造“党建引领+志愿服务+新就业群体”工作模式,不断引导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设立党员示范岗、责任区,发动外卖行业党员职工“亮身份、当先锋”,组建“先锋骑手团”,以成长学院为中心,链接区直部门、消防教育站、社区实践点,为其开展应急救援、防灾救灾等技能培训,在社会治理和民生服务中充分发挥职业优势。结合智慧社区建设,吸纳了百余位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志愿者加入移动网格员队伍的同时,开发了“新新向党”手机小程序,通过设置“搭把手”的常规治理清单与个性化治理清单,及时发现、解决基层治理难题,截至目前,共发现、解决基层治理问题92件,有效地推动了新业态新就业群体融入基层治理,为基层治理添砖加瓦。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