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浸润幸福家!德城区广川街道绘就文化社区生活新图景

2025-04-25 21:37: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敏

  大众网记者 李敏 通讯员 张悦悦 德州报道

  剪纸、皮影、掐丝珐琅,传统非遗在这里传承创新;

  读书会、朗诵会、文艺汇演,现代艺术在这里生根发芽;

  ……

  如今,漫步在德城区广川街道的大街小巷里,除了熟悉的烟火气,还多了几分书香气,无论你是白发苍苍的老人,或者朝气蓬勃的年轻人,再或是牙牙学语的幼儿,都能在社区里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天地。这一切得源于广川街道文化社区的建设。

  阵地延伸,家门口的“幸福驿站”

  街道以新时代文明实践“1所13站”为“圆心”,辐射打造立体化文化服务阵地。踏进宽敞明亮的兴文社区,干净整洁的一站式服务大厅便映入眼帘,此外还有匠韵非遗工坊、沉浸式宣讲厅、复合型活动室,听宣讲、看书学习、锻炼身体……为居民搭建起了理论宣讲、便民服务、教育培训等服务平台,成了辖区人气最旺的地方。

  街道横向“借景”锦绣川风景区、中心广场、口袋公园这些宝藏地儿,纵向“造芯”德城区南部全民健身中心,还在小区楼栋间“塞”满了法治小广场、文化小公园、红色议事厅这些“微网红打卡点”,从书本中的“诗和远方”到楼下的“人间烟火”,构建起“全域皆场景、处处可参与”的文化生态圈,让每一寸空间都成为居民精神共鸣的“文明坐标”,共同勾勒出新时代社区治理的鲜活画卷。

  社区书院,精神家园的“充电站”

  “以前出门不知道带娃去哪儿,现在家门口就能上早教课、非遗手工课!小家伙玩得直乐呵,我还能在社邻学院跟着老师学写毛笔字、画水墨画,日子过得别提多滋润了!”在岔河社区文化书院,陪同小孙子上早教课的王阿姨笑得合不拢嘴。

  广川街道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直接“破圈”走进日常生活,不管是萌娃跟着非遗手作“穿越”古今,还是居民沉浸式解锁琴棋书画新姿势,这儿都能一站式体验!

  岔河社区以系统化课程设计为核心,推出早教公益课堂、暑假托管、小红花幸福市集、山东手造“致富工坊”等6个服务项目,不仅发扬传统技艺文化,更实现了“指尖技艺”向“指尖经济”的转化。截至目前,服务居民3000余人,带动就业60余人。

  小东关社区以“关爱一个人、温暖一座城”为服务理念,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量身定制“阅读分享会”“浓情元宵会”等系列文化活动。通过一场场有温度的互动,让“新力量 心分享”的文化社区建设品牌愈发亮眼,这里不仅是职业打拼的“加油站”,更是心灵停靠的“温馨港”,让每一份新力量都在社区感受到专属的温暖与认同。

  数智平台,智慧生活的“贴心管家”

  如何实现从传统治理到“智理”的跨越,让社区文化浸润生活、服务触手可及?广川街道给出创新答案——以数智平台为中枢,向居民提供以诉求上报、活动参与、学习教育为主的服务项目,实现与大数据平台共建、文明实践云平台共享、微信小程序共用。自平台启用以来,服务群众5000余人、企业60余家,200余名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得到解决。

  “以前总羡慕年轻人能在线上学才艺,现在打开手机,水墨丹青、戏曲戏剧的课程应有尽有。跟着线上老师一笔一划练习,我还能把作品分享到社区圈子,收到邻居们的点赞,别提多开心了!”退休的李阿姨最近成了数智平台的忠实粉丝。

  当独居老人收到崭新的取暖器,脸上绽放出幸福的笑容;当贫困家庭的孩子拿到心仪的书包和文具,眼中闪烁着喜悦的光芒;当困难群众接过生活物资,不住地表达感谢……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正是广川街道“点亮微心愿”活动的生动写照。街道坚持数智融合与文化社区建设双向赋能,深挖优势资源,在线收集群众诉求,实现群众“微心愿”50余件,在“指尖”上提升群众的幸福感。

  下一步,广川街道将继续以文化为笔、以创新为墨,在社区治理的画卷上书写更多温暖故事,让“文化浸润幸福家”的美好愿景,在烟火人间中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