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治理谁来扛 德城区“三把钥匙”打开“幸福门”

2025-07-25 17:54:00 来源:大众网 作者:任瑶瑶

  “现在小区道路修得很平整,车辆停放有序,新种的绿植长得茂盛,孩子们高兴得跑来跑去。”这是德城区广川街道宏力小区居民刘娟眼中的小区蝶变,每天在整洁舒心的小区生活,对她来说就是近在身边的美好。

  基层治理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像宏力小区这样建成时间较早的老旧小区治理更是难上加难。垃圾堆积、车辆乱停乱放等“脏乱差”难题如何破?群众的“急难愁盼”谁来解?基层治理谁来扛?

  党建引领之钥:以“党建红”淬炼“治理红”

  “我们这里属于老旧小区,脏乱差现象很突出,社区托管以后,‘红色管家团’每周来三四趟,把小区打扫得干干净净。”新华街道双环小区南区居民付大姐说。

  现在的双环小区,600平的垃圾场已填平建成了篮球场,土路铺上了地砖,“无家可归”的车辆进了车棚,一角的健身路径、新修的绿化带整洁美丽,居民健身、下棋,一派其乐融融景象。这个老旧小区是如何从“脏乱差”蝶变为“洁净美”的呢?

  据了解,双环小区是原线杆厂宿舍,企业倒闭后成为“三无”小区,小区内600平的空地成了垃圾场。“这里只有一栋楼房,还有六七户平房。一到夏天蚊虫滋生,弥漫着难闻的味道,家家户户都不敢开窗。”居民董建红向记者讲述了小区居民多年的困扰。

  为破解“脏乱差”难题,新华街道着实动了一番脑筋。他们创新“红管家”治理模式,以“党建红”淬炼“治理红”。通过党建联建将“红色管家团”触角延伸至小区楼栋,强化党组织“主心骨”地位,发挥党员“主力军”作用,唤起居民“主人翁”意识,强组织、建堡垒、聚合力,“巧”推小区“善治”。

  “以‘党建红’引领‘治理优’,让基层治理特别是小区治理效能更实,群众满意度持续攀升。”新华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景丽说。

  物业融入之“钥”:以“治理红”催生“服务红”

  “过去物业和业主如同‘猫和老鼠’,现在俺们是‘一家人’。”新湖街道青龙潭小区居民刘大哥对物业融入基层治理的做法,是打心眼里支持。

  以前刘大哥因小区内公共停车位问题,多次与邻里产生争执,甚至还闹到剑拔弩张的程度。小区停车位有限,停车难,业主不满,物业叫屈,咋破局?

  德城区探索了由社区党组织牵头,以物业管家为主体,盘活闲置边角地,创新“潮汐式”停车:上班时间向周边商户开放车位,下班时间优先保障居民停车。这个曾被列为“治理难点”的小区,如今矛盾纠纷下降50%,物业费收缴率跃升至95%。

  从“猫鼠游戏”到“一家亲”,德城区用心用情将物业融入基层治理,很多物业公司还为老人配备了智能手环,实现生命体征监测、异常自动报警、呼叫求助等健康服务“一键解决”,让冰冷服务变为“有温度”的社区共建。

  “通过‘双向进入、交叉任职’,我们将物业融入基层治理,推动社区工作者、业主党员进入物业管理层,物业骨干担任社区兼职委员,形成‘治理共同体’,有效破解了基层‘小马拉大车’问题。”区委社会工作部部长、“两新”工委书记潘卫兵说。

  截至5月份,德城区13个试点社区热线量同比下降了56.7%,实现了治理更精细、服务更高效、群众更满意。

  志愿服务之“钥”:以“服务红”汇聚“幸福红”

  “小区居民结合自己家庭情况,定制特色‘服务包’,形成‘业主需求图谱’,比如,双职工家庭的‘四点半课堂’,空巢老人的‘爱心餐’!这些图谱都是‘居民点单、志愿者接单、一条龙服务’。”家住新华街道兴业小区的退休教师徐大爷说。

  “这些志愿服务守护的不仅是小区,更是俺们最爱的烟火气。”徐大爷对德城区的志愿服务不停地点赞。

  在广川街道中原输气公司宿舍,物业将闲置锅炉房改造为“爱心驿站”,白天是老人活动室,晚上变身青年自习室,区“志在必德”志愿服务队随时随地提供各类志愿服务,这种“空间换服务”“志愿随处见”的创新模式,让市民的幸福感不断上涨。

  据了解,“志在必德”是德城区打造的“出圈出彩”的志愿服务品牌,他们推出的“专业社工+志愿服务”还入选了省级融合创新试点。

  “我们因地制宜推动物业及志愿服务将‘单一服务’升级为‘产业生态’,整合周边商户及‘两企三新’资源,打造‘15分钟生活圈’,业主通过积分即可兑换10余项服务,群众的获得感不断增强。”区委社会工作部副部长、“两新”工委副书记李晓晴说。

  德城区每月公示志愿服务活动清单,截至目前,各社区利用党群服务中心、小区广场等开展活动600余场次,精心策划志愿服务大集30余场,惠及群众近3000人。

  关键处“巧落子”,满盘皆活。基层治理的美丽蝶变,正是“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生动诠释。德城区“三把钥匙”打开了老百姓的“幸福大门”,以“善治笔”巧绘基层治理“幸福卷”,群众的笑容成为了这个城市最美的“枫”景!(通讯员 张建华)

初审编辑:郭超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