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城区天衢街道来了一位敢闯敢干的“小安书记”

2025-08-02 15:20: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李磊 李敏

  大众网记者 李磊 李敏 通讯员 李延青 德州报道

  最近,德州市德城区天衢街道于庄村迎来一位特殊的“掌舵人”——退役军人安学全。三个月来,他带着军人的雷厉风行与赤诚初心,从修路治水到扶弱济困,用一件件民生实事温暖民心。如今,他又勇闯直播领域,带领村民开辟共富新路。

  三个月实干铺底:民生小事映初心

  刚到任时,安书记用一周时间走遍全村角落,笔记本上记满了村民的“急难愁盼”。看到村民踩着泥泞路进出,他当即协调资源,号召志愿者加入道路修复工程,仅用3天时间就完成了3条主干路的沥青铺装,终结了村民10余年“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窘境。

  环境整治同样刻不容缓。他牵头更换全村破损垃圾桶,统一规划存放点;组织清理淤积下水道,让雨季排水畅通无阻;给污染墙面“换脸”,联合德州华宇工学院绘制爱国主义墙绘,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委会办公场所修缮一新,应急救援点和防汛指挥室在宣惠河畔拔地而起,村级服务能力节节攀升。

  对特殊群体的关怀更显温度。他逐户走访残疾人、精神病患者家庭,对接部门解决轮椅需求、离婚诉求;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防暑包”,走访60岁以上退伍老兵;制定福利政策,计划中秋为60岁以上老人发100元过节费,给升学学子发500-1000元奖励。

  村民们说:“安书记把我们的事儿当自家事儿,这样的干部咱信得过!”

  直播架桥拓新路:宝妈“触网”创共赢

  “村里宝妈多,守着孩子赚不了钱,直播或许是条出路。”安书记盯上电商风口,带着村民一头扎进直播事业。他给项目定名“安小渔&强村富民置业”,寓意“像渔夫撒网般带动大家致富”。

  为让直播落地生根,安书记成了“排头兵”。选品时,他挨个走访德州一中食品厂、泽远坚果厂,盯着生产线看品质、磨价格,“每样产品我都先试吃试用,不合格坚决不上架”。他还三番五次对接德州市电商公共服务中心和德城区文化中心,请来专业团队进行培训,从账号搭建到话术技巧,手把手教村民“触网”。

  培训教室里,二胎宝妈们学得格外专注。李姐把孩子交给邻居照看,笔记本上记满了30多页;王姐晚上哄睡孩子后,对着镜子练话术到深夜。“以前觉得直播遥不可及,现在敢上镜、会卖货,多亏安书记拉着我们往前冲。”宝妈们的成长肉眼可见。

  纯自然流量下,每场直播曝光超1万人次,超过90%同类主播;10天内账号从LV0升至LV1,销售额突破1万元,日均利润50-60元。安书记每天雷打不动参与直播,两场累计超2小时,结束后还要带团队复盘1小时。他在镜头前不端架子,用方言讲产品故事,真诚劲儿圈粉无数,“书记直播”成了村里的新名片。

  直播不仅让宝妈们增收,更织就多方共赢网:企业拓宽销路,村集体有了积累,电商中心服务落地,一条“村民富、集体强、企业兴”的链条越拉越紧。

  矩阵发展向长远:共富蓝图正铺展

  “于庄是条大河,我是渔夫,要让每条小鱼都活得滋润。”安书记常把这句话挂在嘴边,而他的规划早已跳出单场直播。

  福利体系也在持续完善。“要让老人安享晚年,让孩子有书可读,日子才有奔头。”安书记的话里满是对未来的期许。

  如今的于庄村,柏油路通到家门口,直播间里热闹非凡,老人孩子笑脸常在。从退役军人到村负责人,安书记把军装里的担当融进乡土,用实干与创新书写着乡村振兴的于庄答卷。这条由初心铺就的共富路,正越走越宽,通向充满希望的明天。

  三个月民生实事筑牢根基,十几天直播带货打开新局。安书记用军人的执行力与创业者的敏锐度,在乡村振兴的战场上交出亮眼答卷。在他的带领下,于庄村不仅解决了“急难愁盼”,更找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共富密码,让小村庄的每一个清晨,都充满向上生长的力量。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