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真没想到街道连我的生日都记在心上,这份惊喜太暖心了!”8月14日,德州圣尧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俊刚办公室门被轻轻叩响。当他打开门,德州市德城区新华街道的工作人员手捧着一个精致的8寸奶油蛋糕,蛋糕上写着“祝您生日快乐”。刘俊刚一时愣住,随即露出惊喜的笑容。这个看似简单的举动,背后却是该街道打造“有温度营商环境”的系统工程。
“一个蛋糕”背后的服务清单
在新华街道的企业服务手册上,辖区876家企业的基本信息构成了一张立体网络。其中重点企业负责人的生日、企业纪念日等特殊日期都被标注为红色提醒。“我们不是简单记录日期。”街道经济发展岗成员一边翻着手册一边向记者展示,“每位企业家生日前三天,我们就开展准备这项工作了。送蛋糕是一方面,我们还会精心定制符合企业需求的政策包送到企业负责人手中。”
3月份,在了解到鲁玉城市服务有限公司因业务扩大,发票额度不够问题,第一时间联动税务局,将企业发票额度提升至4100万元。截至目前,街道已为27家企业送上生日关怀,每次拜访都带着“三个一”:一份礼物、一张服务清单、一个解决方案。
一套机制打造的“服务闭环”
新华街道全面推行“首席政府服务官”制度,90名骨干包保重点企业177家,四上企业83家。按专业特长“对口服务”:经济发展岗协助立项、行政审批岗帮办执照。金力保温材料在街道“手把手”辅导下,3天内完成“创新型中小企业”申报。新华街道充分发挥属地和人才优势,落实服务主体责任,让企业舒心经营、安心发展。
政策落地有温度。新华街道及时梳理、解读各级惠企纾困、产业发展、科技创新、等政策,编制《新华街道惠企政策指南》口袋书及电子版,确保政策“看得懂、用得上”。建立常态“联系制”,当好政策“翻译官”。宝信新型建材项目通过“一事一议”快速立项,目前已完成设备投资314万元。宝信建材公司负责人表示:“从政策解读到资金落地,新华街道全程‘保姆式’服务,让我们敢于投入、放心转型!”
难题化解有力度。针对走访调研收集的共性及个性问题,提供“一企一策”或“一类一策”的精准解决方案。金鼎冷藏食品公司需要更新智能生产设备,便手把手帮助企业推进项目立项、备案、入库等向关申报工作,帮助企业完成厂房改造与设备更新。新华街道的“一企一策”服务就像专属管家一样贴心,为企业解决了实际困难,让企业发展更有信心和底气。
一种理念催生的“乘法效应”
新华街道将服务延伸至企业全生命周期:
在前置服务上,推动政务服务提质增效,新华街道联合区行政审批服务局推行集中注册地备案名录制度,先后走访新街口文化产业园、翠鸟电商基地,现场为符合条件的企业集中办理《经营主体住所备案回执》。“从咨询到领证不到一小时,连材料都是工作人员帮忙整理的!”某电商企业负责人在完成备案后连连点赞。通过提前备案、批量审核的方式,变“单个证明”为“整体备案”,让企业后续登记“轻装上阵”。
在延伸服务中,新华街道精准聚焦企业在发展进程中面临的资金瓶颈难题,尤其将目光投向那些有着迫切融资需求的企业,全力以赴为企业排忧解难。针对企业不同的融资需求,街道积极牵线搭桥,精心组织银企对接活动,助推多家企业与银行搭建沟通桥梁。以科源供排水公司为例,该公司在扩大生产规模过程中遇到了资金短缺的难题。街道金融服务团队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迅速行动,积极与多家银行进行沟通协调。经过不懈努力,最终帮助科源供排水公司与一家银行达成了融资意向,并顺利完成了780万元的融资。
在做好基础服务的同时,新华街道创新推出“品牌赋能”计划,依托“多彩新华”视频号打造企业展示平台。录制“巡礼新华——企业风采录”短视频,涵盖企业的先进生产技术、创新产品成果、企业文化内涵、发展历程以及社会责任担当等多方面亮点。借助视频号广泛的受众覆盖和便捷的分享传播功能,有效助力企业提升品牌知名度与美誉度,为企业拓展市场、吸引合作资源搭建起坚实的桥梁。今年以来,已为3家企业制作推广视频,累计获得超2万次点击。这种“政务流量”转化为“企业客流量”的尝试,正成为新华街道优化营商环境的新名片。
“营商环境没有天花板,服务企业永远在路上。”街道党工委副书记陈景丽表示。今年以来,新华街道规上工业企业总产值同比增长10.01%,2家企业跻身省级“专精特新”培育库,暖心服务正持续转化为高质量发展动能。(通讯员 李楠)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