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通讯员 焦聪 德州报道
8月20日,德城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德城区民生实事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教体局专场,区中小学生校外活动实践基地主任夏同就德城区在关心关爱青少年身心健康方面所做工作回答记者提问。
近年来,德城区秉承“健康第一”教育理念,坚持科学与实效相结合、预防与干预相结合、家校与社会相结合,同步提升学生强健体魄和积极心理品质。发布《德城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十二条》落实措施,优化学生身心健康标准体系,营造和谐育人环境。实施强健计划、加强课程建设、优化设施配备、深化家校共育“四大体系”,促进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实施学生身心强健计划
德城区充分发挥体育、劳动教育以及校园文化的重要作用,广泛开展普及性体育运动,丰富课间一刻钟和课后体育服务内容形式,督促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各种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和学生社团活动,切实培养学生珍视生命、热爱生活的心理品质,增强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加强身心健康课堂建设
为上好“能出汗”的体育课,德城区探索小班化、走班制、大单元、长短课等多种适宜适用的教学模式,增强体育课吸引力。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必修课,注重生命教育、挫折教育、成长教育。推行学生心理健康服务“导师团”制,确保每位重点学生都有“一对一”导师。
优化设施设备建设
德城区全力推进教室护眼灯安装工程,落实“六个一”要求,确保学生用眼健康。同时,加强校园环境绿化美化,营造温馨舒适的学习氛围。在心理辅导设施建设方面,学校设置团体心理测评室、心理宣泄室、沙盘游戏室、个体咨询室等区域,配备高级宣泄套装、专业沙盘、音乐放松椅、辅导工具箱等设施,为师生提供专业心理服务。
深化家校协同育人
依托德城区家长学校,采取“必修+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整体构建,形成区级课程有规划、校级课程有特色、班级课程有个性的多层次“线上+线下”课程体系。整合社会资源,开发“善德齐家”精品课程,结合运河文化、黑陶文化等优质资源,借助课堂教学、社会实践、研学旅行等载体,赋能学生健康成长。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