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孙瑛娜 通讯员 焦聪 德州报道
9月2日,德城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三场发布会。德城区文旅局党组副书记、新闻发言人张璐介绍今年德城区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方面所采取的措施,以及下一步创新性的文化惠民活动。
2025年,德城区文旅局在推进民生实事中,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以群众精神文化需求为导向,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创新突破、品质提升,各项工作取得长足发展。在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方面,重点采取了以下创新举措:
以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为载体,构建多元文化供给体系
文化惠民,阵地是基础,活动是关键。今年以来,区文旅局依托区、镇街、社区三级文化阵地,累计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文化活动1800余场,较去年同期增长20%。其中开展全民艺术普及公益培训125场,惠及群众5000余人次;举办各类主题展览11场,吸引参观群众万余人次;开展非遗进校园、进社区、进景区活动200余场,覆盖群众2万人次。这些举措实现了文化服务的常态化与广覆盖,极大丰富了市民朋友的精神文化生活。
在文化活动开展过程中,区文旅局始终秉持“三贴近”工作原则,一是贴近群众需求,加强“阵地建设”。构建“1+2+N”演出网络,以市中心广场为核心,联动运河古街、杨家圈两大街区,辐射N个社区舞台,实现精准服务。二是贴近地域特色,打造“品牌活动”。创新推出“匠韵德城·非遗焕彩”品牌,并举办“大德之州·非遗欢Go夜”等活动,线上线下超10万人次参与,进一步推动非遗保护与夜经济的深度融合。三是贴近时代发展,推动“全民阅读”。充分利用图书馆、城市书房等阅读空间,组织开展“书香德城·全民阅读”系列活动,包括读书分享会、经典诵读、亲子阅读等,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
以推动优质文化资源直达基层为目标,实施文化惠民双轮驱动
创新实施“精品剧目进剧场”与“一村一年一场戏”双轮驱动战略。前者以文艺精品提升城市品味,自活动启动以来,在德城区文化中心剧场累计免费开展演出13场,惠及观众万余人次,有效提升市民艺术素养。后者以惠民演出保障基层文化权益,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开遴选出高水平演出团队,惠民演出自8月份已在全区陆续铺开,10月底实现行政村全覆盖,确保将优秀的文艺作品送到田间地头。双轮驱动的文化惠民不仅构建了“区有精品、村有演出”的立体化文化供给格局,也推动文化服务从“送文化”向“种文化”的质变,真正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让文化成果惠及每一位市民。
以推动公共文化服务转型发展为引擎,推动服务模式转型升级
面对新时代新要求,区文旅局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从“有没有”向“好不好”转变,从“普惠均等”向“品质卓越”跨越。一是强化科技赋能,依托山东省公共文化云共享平台和微信公众号,通过线上展览、云端课堂等提供高效数字化服务,打破时空限制。二是鼓励创新实践,打造集阅读、艺术、展览、休闲于一体的“新型文化空间”,如城市书房、文化街区、美学工坊等,提升文化体验品质。三是加大宣传力度,统筹线上线下资源,联动各级媒体,以短视频、图文推送等形式讲好德城文化故事,提升文化影响力。
接下来,区文旅局将继续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秉持“为民服务、文化润心”理念,依托多元阵地,持续深化“非遗+”系列活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性发展;利用节庆、传统节日开展各类主题性文化活动;开展进基层及文艺骨干培训;推进“书香德城”全民阅读工程等一系列接地气、有温度、显特色的文化活动,以高品质公共文化服务赋能区域发展,真正实现“群众文化、群众参与、群众共享”。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