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为建强青年骨干队伍、夯实基层治理人才根基,德城区天衢街道聚焦35周岁及以下青年干部、社区工作者等成长需求,积极构建“学育管”培养机制,从思想铸魂、实践赋能、激励增效三方面发力,系统化推进青年人才培养。
以学为先,以理论浸润筑牢成长“压舱石”
街道创新“年轻干部上讲台”机制,以读书分享为载体,引导青年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坚持个人自学与集中分享相结合,截至目前已开展28期,参与年轻干部84人次;围绕“职业规划”“能力提升”“作风建设”等主题,组织班子成员与49名年轻干部开展谈心谈话121人次,及时掌握思想动态、破解成长困惑;同步开展中层干部述职评议,以“述、评、改”倒逼青年干部对标先进、补齐短板。
街道以“雁归兴德”战略为指引,构建青年人才“梯队培养体系”,依托街道党校打造“思想教育+实践锻炼”双轨教学模式。组织青年干部集中阅看典型案例4期,覆盖全部年轻干部;组织青年干部赴廉政教育基地、冀鲁边根据地开展现场教学3次,80余人接受红色洗礼,进一步筑牢信仰之基、绷紧纪律之弦。
为推动青年干部“走出课堂、走进一线”,街道组织走进企业园区参观学习32次,直观了解产业发展、企业运营情况;深入村居调研28次,围绕基层治理、民生服务、乡村振兴等重点内容,实地掌握村居工作流程与群众需求,切实提升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育练结合,以实战锻炼搭建成长“练兵场”
街道推行“老带新、强带弱、精带疏”帮带机制。为青年干部配齐管区主任及工作人员5人,平均年龄34岁,由管区书记牵头“传帮带”,传授基层工作经验;安排科级干部结对帮带业务科室青年人员20对,定向培养业务能手;组建28人青年宣传员队伍,邀请专业老师培训,宣传科指导,两周累计完成稿件32篇,青年干部文字综合能力显著提升。
依托全国人大指导力量,街道带领业务科室青年干部围绕“红色物业”开展攻坚行动,聚焦物业纠纷调解、服务质量提升等痛点问题,组建青年攻坚小组,以“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推动难题破解,在实战中提升青年干部统筹协调、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为抓实重点岗位历练,今年以来街道调整16位年轻干部到安全生产、民生服务等关键岗位锻炼,让青年干部在“吃劲”岗位经风雨、见世面。在今年齿轮厂分房工作中,年轻干部占80%,实战能力得到有效锤炼。
严管厚爱,以正向激励激活成长“新动能”
街道深化干部选拔任用机制改革,通过“自荐+面试、考察+公示”全流程选拔,16名青年干部参与竞选,最终7人成功任职中层岗位,打破论资排辈,让有能力、有担当的青年干部脱颖而出。
在年底考核中突出“实干导向”,对参与街道重点工作的青年干部予以侧重,将工作实绩、干部评价、攻坚表现纳入考核核心指标,对表现优异者优先推荐评优评先,今年以来已有13名青年干部因重点工作表现突出获得表彰,进一步营造“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建立青年干部储备库,街道筛选9名政治素质硬、工作能力强、群众基础好的年轻干部纳入储备,通过“定期培训、轮岗锻炼、项目历练”等方式系统培养,重点为基层治理储备后备力量。在村(社区)“两委”换届中,积极推荐储备干部参选,累计调整7名年轻干部进入村(社区)“两委”班子,优化基层班子年龄结构,为基层治理注入青春活力。(通讯员 贾婷婷)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