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
大众网记者 李敏 德州报道
9月17日,德城区政府新闻办召开“实事惠民生 聚力谋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发布会,德城区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吴杰围绕“法援惠民生”行动在具体推进过程中的有关措施,回答记者提问。
“法援惠民生”行动的核心是让法律援助服务更“便捷、专业、可及”,主要通过三方面重点举措推动落地见效:
首先,以“流程再造”提升便民效率。
德城区聚焦特殊群体急难需求,打通服务堵点,对农民工、残疾人、老年人、妇女儿童、退役军人等群体,全面开通“绿色通道”,符合条件的实现当日受理、当日指派;推行“容缺受理机制”,紧急事项可“先办后补”,严格落实“最多跑一次”“一次性告知”;针对行动不便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提供电话预约、上门服务、材料邮寄等“上门办”服务,并配齐无障碍通道、急救箱、老花镜等硬件设施,让便民服务既有速度也有温度。
其次,以“精准匹配”筑牢服务品质。
德城区从“人”和“案”两端发力,确保服务专业度。动态更新法律援助律师库,目前入库律师达101人,其中执业五年以上律师占比57%(执业十年以上28人、五年以上30人),实现“专业人才储备充足”; 实行“分类指派+动态管理”,根据案件类型(如劳动争议、人身损害)、复杂程度及受援人需求,匹配最优承办律师;建立“评估+回访+旁听”三位一体质量监管体系,定期开展案件抽查、受援人回访,确保每一起法援案件都经得起检验。
最后,以“扩面联动”拓宽覆盖范围。
德城区通过“宣传+协作”双轮驱动,让法援服务触达更多群众:深入开展“四进”宣传(进广场、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聚焦法律援助法及相关条例,重点解读“谁能申请、怎么申请、能办什么”,把政策讲清楚、把渠道说明白; 强化与妇联、残联、民政、人社、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协作联动,建立信息共享、线索移交机制,推动法援服务向重点领域精准延伸,真正实现“应援尽援、应援优援”。
初审编辑:李敏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