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徐付彪
责任编辑:赫洋
“我们老两口都80多岁了,多亏国家政策好,给从小就残疾的闺女办理了五保,我们再也不担心孩子今后的生活了,别提心里多高兴咧。”近日,德州乐陵市朱集镇王讲村81岁的段甲峰充满感激地说道。
段甲峰今年81岁,老伴儿张秀英87岁,家里还有一级多重残疾的女儿,收入微薄,生活困难。王讲村协理员段甲仙在日常走访过程中发现了这个情况,第一时间通过“德救助管理版”小程序为孩子申请了五保,通过家庭经济核对等一系列审核审批程序,当月就把残疾女儿纳入特困人员保障,同时,协理员将自己的电话留给老人,告诉老人生活中有什么困难随时可以给自己打电话,老人握着协理员的手,眼泪在眼眶打转,甚是感动。
为切实解决沉默、不主动申请的困难群众的生活需求,朱集镇积极创新,开拓进取,坚持主动发现提速度,党建引领升温度,精准救助加力度为主要举措,打造覆盖全镇的社会大救助工作网络。
提速度:主动及时发现机制,把方便留给群众
“原以为需要准备一大堆资料,结果只给协理员提供了身份证和户口本,自己签字、摁手印就解决了,这对于我们岁数大的老年人来说,真是太方便了。”朱集镇小于家村张大爷感激地说道。
张大爷的经历是朱集镇社会救助提速的一个缩影。
为建立高效、智能的社会大救助体系,朱集镇社会大救助站简化申请材料,优化审批流程,压缩救助时限,最大限度方便困难群众;同时积极发挥部门联动协调作用,定期与人社、残联、医保、住建等部门对接数据,将筛查出的数据反馈到各社区,由协理员、包村干部、村干部再次进行逐一排查,形成工作台账,建立困难群众名单库,确保困难家庭在第一时间就能够享受社会救助,从而保障家庭发展活力。4月份,村级协理员共主动发现低保人员3户,五保人员5户,临时救助政策家庭1户。
升温度:强化党建引领,把关怀送到身边
在朱集镇高厦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里,阵阵欢笑声不时传出,社区的留守儿童围绕在老党员付延臣身边,听他讲述那段辉煌的历史。
为增强社会救助工作党建统领,增强活力,朱集镇率先探索实施“党建+社会救助”的新模式,党群服务中心搭台,由党员带动引领,引导慈善力量、专业社工、志愿者参与社会救助工作,不仅单纯满足困难群体对物质的“硬需求,而且要千方百计满足困难群体对精神的“软需要”,努力实现基层弱势群体“一个不落”。
加力度:分类精准救助,多途径为困难群众送温暖
“协理员现在是竞争上岗,自己很有压力,怕对政策理解的不透彻,平时就多入户,多学习,入户多了,接触的例子多了,对政策的理解也透彻了。”朱集镇八里庄村社会大救助协理员苏文诗如是说。
朱集镇以政策培训为抓手,变民政救助“一篮子救助政策”为9个“政策指导手册”:低保、特困人员供养、残疾人生活补贴、残疾人护理补贴、孤儿、困境儿童、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经济困难老年人、临时救助,对每项政策梳理成册,召开专题培训,并制作讲解短视频供协理员日常学习,组织能力考试,同时将考试成绩及德救助使用熟练度、日常工作等指标作为社会大救助协理员的考核依据。
“小民政、大民生,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分类精准救助、及时主动发现是做好大救助工作的关键所在,下一步我们将着眼社会救助中的难点和堵点,提升救助速度,做实救助服务,汇聚救助合力,向困难群众传递‘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温度。”朱集镇党委副书记、镇长杨彦霞说道。(通讯员 王冠楠)
初审编辑:徐付彪
责任编辑:赫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