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这个暑期,德州乐陵市丁坞镇“百姓大舞台”,每周六都会在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广场与广大群众如期相遇。戏曲、秧歌、相声、三句半……精彩节目轮番登场,吸引着周边村民纷纷赶来,在欢声笑语中共度周末。
今年以来,乐陵市丁坞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为引领,找准“需求点”和“着力点”,在阵地打造、理论宣讲、多彩活动等方面持续发力,扎实推进乡村文化服务建设,让文化服务“沉下去”,群众幸福指数“升起来”。
整合资源,筑牢文化“主阵地”
“老总啊,这是俺不争气的儿子,哪里来的八路军啊!”“娘,俺错了,俺再也不乱跑了……”日前,在丁坞镇中兴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3名小学生正声情并茂地重现“梁山奶奶智救侦察员”的故事,真挚的表演引得观众阵阵掌声。
“二楼都是活动功能室,每天来休闲娱乐的村民络绎不绝。”丁坞镇中兴村党委书记李文和介绍,该村整合1500平方米的党群服务中心,精心打造阅读书房、妇女儿童中心、综合活动室、邻里会客厅、理论宣讲室、棋牌室等文明实践功能室,活动室内设施器材配置齐全,为村民提供了一个“愿意来、自觉来、留下来”的精神家园。
近年来,丁坞镇积极探索“文明实践+”文化乡村建设新模式,依托党群服务中心,紧紧围绕群众需求,积极打造集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普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文化场所。并设立老年康养中心、暖心食堂等,针对老弱群众提供惠民服务。同时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和村级家庭站,通过以点带面、辐射带动的方式,持续完善“15分钟文明实践圈”,推动文化服务提质增效、全面覆盖。
创新宣讲,奏响文明“主旋律”
“去年咱们村进行土地流转,租金加上年底分红,每人一亩地一年收益就有1200多块,既省心又省力,多亏党的政策引导得好!”近日,在乐陵市丁坞镇中兴村玉米地里,党委书记李文和化身“润‘坞’有声”惠农政策宣讲员,正拿着“幸福账单”给村民算经济账,“拉家常”式的“土味”宣讲受到百姓连连称赞,当场就有2户村民表示要将土地流转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中。
今年以来,丁坞镇持续深化“润‘坞’有声”宣讲品牌建设,创新理论宣讲方式,组建了一支152人的“土专家”宣讲团,成员包括青年干部、致富能手、道德模范、乡土能人等,他们深入田间地头、农家院落,围绕先模事迹、惠民惠企政策、卫生医疗、移风易俗等内容开展主题宣讲,用“百姓话”讲“百姓事”,把党的创新理论转化为接地气的“乡土语言”。同时,打破传统宣讲模式,创新“新媒体+”“文化活动+”“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通过变“固定讲台”为“流动课堂”,变“照本宣科”为“互动交流”,让宣讲更鲜活生动,真正奏响文明“主旋律”。今年以来,该镇共开展理论宣讲活动60余次,覆盖群众5000余人。
活动引领,激发文化“新活力”
日前,在丁坞镇杨盘村夏季“村晚”现场,非遗“跑玩意儿”、自编小品等20多个节目轮番上演,为观众献上一场充满乡土气息的文化盛宴。
“村晚的主角是村民,演的是身边事,唱的是新生活!”丁坞镇新时代文明实践非遗传承志愿服务队队长陈焕滨介绍,这些节目涵盖划旱船、扭秧歌、小戏小剧等多种形式,全部由文艺爱好者自主创作、排练。
丁坞镇大力培育民间文化志愿服务队伍,依托“平台搭建+强化队伍+民俗展演”模式,组织8支非遗志愿服务队、200余名文艺爱好者,围绕“我们的节日”“文化进万家”等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乡村文化活动。今年以来,已举办文艺演出、民俗展演等活动30余场,惠及群众2000余人次。
在丰富文化活动的同时,丁坞镇还聚焦群众需求,打造文明实践特色品牌项目。针对老年人“用手机难”问题,开设“老年手机课堂”;结合村民阅读需求,开办“读书吧”;孩子暑假没人看管,实践站便开办“暑期公益班”;围绕非遗传承,推出“农民画课堂”“书法俱乐部”等。目前已累计创设特色项目20余个。(通讯员 宫娜 翟蕊蕊)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