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陵市朱集镇:文明实践“靓”了百姓生活

2025-08-02 15:35: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张晓琳

  “真没想到,在家门口就能欣赏到这么精美的枣木雕刻作品,还能跟着老师学剪纸,这日子过得越来越有滋味儿!”7月31日,说起近年来日子的变化,德州乐陵市朱集镇朱集村的王秀枝高兴得合不拢嘴。

  今年以来,乐陵市朱集镇以党群服务中心为核心阵地,将文明实践与社区治理深度融合,通过优化服务载体、创新活动形式、汇聚志愿力量,让这里成为凝聚人心、服务群众、传播文明的重要平台,为社区文化生活注入源源不断的新活力。

  阵地升级“焕”新颜

  “现在的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可齐全了,除了能咨询办事还能休闲娱乐,真是太开心了!”朱集村的张桂芬,一到农闲就来党群服务中心的剪纸室学剪纸,别提有多开心了。

  朱集村党群服务中心总面积达1200平方米,经过精心改造升级,划分出理论宣讲区、图书阅览区、文体活动区、老年活动室、书画创作室等多个功能区域。每个区域都配备了完善的设施——图书阅览区有藏书3000余册,涵盖农业种植、乡土风貌、科普知识等多个类别;老年活动室摆放着象棋桌等;书画创作室里面一幅幅以红枣文化、乡村生活为主题的画作挂满墙壁,村里的绘画爱好者们常聚于此,交流创作心得;实践站内的宣讲大课堂更是座无虚席,志愿者用亲切方言讲解政策法规、健康知识。

  朱集镇全面推进党群服务中心提质增效,聚焦“一村一品”按照“一室多用、功能集成”原则,整合各类资源,在全镇12个社区打造集学习教育、文化娱乐、便民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阵地。针对特殊群体,部分社区还设立“爱心驿站”,为独居老人提供免费理发等服务,让党群服务中心真正成为村民“想来、爱来、常来”的温馨家园。据统计,朱集镇构建的各类文化阵地,每周服务村民超500人次,已然成为村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板凳会上“倡”文明

  “遇游客,讲礼貌,文明代言咱夸妙……”7月31日,在朱集镇枣林村枣乡红韵的广场上,“枣乡红”志愿宣讲员韦帅向村民倡导文明行为,这场“板凳上的分享会”,把文明理念融入生活故事,听得村民频频点头,赢得阵阵掌声。

  朱集镇着力打造“枣乡红”宣讲品牌,组建了一支由青年大学生、退休老教师、老干部等组成的“土专家”宣讲队伍,通过“拉呱聊天”“故事分享”等形式,用“接地气”的语言,把文明新风、惠民举措等内容,转化成村民听得懂、记得住的“家常话”,让文明理念的传播更有温度、更具活力。

  此外,朱集镇还利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线下开展“庭院微分享”“老枣树下讲故事”,在线上通过村微信群推送“文明小视频”“文明小贴士”,让文明理念的传播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今年以来,全镇已开展理论宣讲活动30余场,覆盖群众4000余人次,让文明新风在潜移默化中浸润人心。

  文化惠民“润”心田

  “左手压纸,右手握笔,绘画要注意力度均匀……”日前,在枣林村“枣林自然课堂”教室中,乐陵市老年大学朱集分校校长罗洪军正在给孩子们上绘画课,孩子们学得认真,墨香中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

  朱集镇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党群服务中心,推出了一系列特色文化活动。围绕传统节日,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 。春节写春联,让村民在参与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端午佳节,带领志愿者们走进“暖心食堂”,为老人们送去热腾腾的粽子与节日的慰问;针对不同群体,开设“银发课堂”,教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防范电信诈骗;成立村秧歌队、舞蹈队、太极拳队,让有才艺的村民有了展示的舞台。

  同时,朱集镇积极挖掘本土文化资源,邀请民间艺人走进社区,开展剪纸、面塑等非遗体验活动,让村民近距离接触非遗、传承非遗。今年以来,全镇各社区已开展各类文化活动30余场,参与群众达2000余人次,真正让社区文化生活“活”起来。(通讯员 陈志博)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