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区义渡口镇:消费账单里的村民“新生活”

2025-04-27 16:23: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

  马颊河河畔,距离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政府驻地不到十分钟车程,坐落着一处村庄——冷家村。

  2012年,陵城区开展两区同建,冷家村与附近5个村合并为五虎社区。2017年底,冷家村整村上楼,村民住上了宽敞明亮的楼房。

  2025年,搬迁12年后,冷家村的村民生活过得如何?近日,笔者来到这里,从一份份消费账单里看村民的“新生活”。

  村集体账单——超三分之二收入用于基础设施

  驱车进入冷家村,宽阔的马路、高大的牌坊、整齐的楼房、老年公寓、卫生室、超市、酒店……

  “这哪像村庄,简直就像城市社区一样。”笔者由衷地赞叹。

  在村委会办公室,笔者见到了党支部书记冷相升。“我们村一共有500人,现有耕地878亩,属于五虎庄社区,是社区的中心村。去年,村集体收入达到37万余元。”冷相升介绍。

  近40万元的村集体收入,主要来自哪里?

  冷相升算了一笔账:2020年,通过招商引资,村集体将村庄的640亩地按照每亩1000元的价格租赁给德州市德达益远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其中包含村集体土地270亩,一年下来集体收入能到27万元;老村旧址上,复垦出土地182亩,村集体将土地流转给种粮大户,年收入10余万元……

  如何利用村集体收入,提高群众幸福感?冷家村集体迁入社区之前,党支部便充分征求群众意见,按照“五化八通八有”的标准配套完善了社区基础设施。经过多年发展,设施老化后,去年村集体又对村庄基础设施进行了提升和改造。投资5万元提高社区道路两侧和公共绿地的覆盖率。沿街种植了冬青、白蜡等绿化苗木,整体色调和谐统一。同时,村里投资近20万元对道路、桥梁等基础设施进行维护和修缮,确保村民出行安全。

  在人居环境整治方面,投资2万元,组织保洁公司对村庄进行彻底清洁和整理。社区内部主干道两侧种植了月季、冬青等常绿灌木,房前屋后也进行了绿化,真正实现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2023年,冷家村获得“山东省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称号。

  产业园的账单——一半纯收入给工人发工资

  在冷家村向南大约2公里处,75座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成方连片,棚内翠绿的黄瓜顶花带刺,生机盎然。这里便是德达益远投资集团建设的陵城区数字农业产业园,土地流转后,冷家村村民就在这里打工。

  负责人赵连香介绍,通过使用水肥一体化、温室传感器等智能配套设施,产业园工作人员可以实时监测基地作物种植的环境,通过后台决策,远程控制水泵、阀门,检测水量、水质,实现智能化灌溉施肥。产业园采用订单生产模式,主要种植有机蔬菜,目前已与十余个一线城市的盒马鲜生、京东自选等连锁超市合作。去年订单种植西芹1000吨、大番茄500吨、小黄瓜300吨、露天洋葱400吨,销售额达2000余万元,纯收入400余万元。

  “这种现代农业规模经营,能够带动周边几个村的集体和村民增收。近几年,我们将近一半的收入都用在了支付工人工资上。”赵连香自豪地说。

  晚上6点下班后,在产业园工作的冷家村村民丁萍萍,不到10分钟便回到家中。此时她收到了一条银行短信:您的银行储蓄卡到账3000元。“上个月工资到了。在产业园上班,离家近,还方便照顾孩子。”丁萍萍乐呵呵地说。像丁萍萍一样,在产业园就业的村民有50余人。另外,五虎社区附近还建设了两个服装加工厂,解决就业300余人。

  村民周娟娟的账单——消费支出占比最高

  “看,这是我新买的空气炸锅。”村民周娟娟熟练地用空气炸锅制作薯条。

  75英寸智能电视、多功能破壁机、舒适的皮沙发……走进周娟娟家,屋内布置温馨又充满现代感,家具家电都是最时兴的款式和品牌。

  周娟娟向笔者展示了她近三年的消费账单。这几年,她家每年的消费支出大概在五六万元左右,占家庭年度总支出的比重最大。主要体现在日常开销上,如食品采购、换季衣物添置等;还有一部分投入提升生活便利性和舒适度方面,如购买小型家电、电子数码产品、购置健身器材等。

  周娟娟和丈夫经营着一家藤编公司,主要生产各类藤编家居用品和装饰品。她凭借精湛的手艺和用心经营,赢得了不少客户的信赖。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但靠着口碑和不断推出的新品,公司发展平稳,每年的净利润在10万元左右,在养活一家人的同时,也为村民提供了一些就业机会。

  “以前觉得能吃饱穿暖就行,现在也想着把日子过得更有滋味些,买些提升生活品质的东西。”周娟娟感慨道,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大家的消费观念也都变了。

  笔者留意到,不少提升生活品质的小物件在村里流行起来,有的村民配备了智能手环,许多村民家还用上了智能门锁。

  (通讯员 徐冬晓 张立梅 刘艺)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