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近年来,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以“共建共治共享”为目标,通过党建引领、机制创新、多元协同,推动物业管理从“被动服务”向“主动参与”转变,探索“物业融入基层、服务贴近群众”的新路径,构建起“小事不出小区、大事不出社区、矛盾就地解决”的治理新格局。
红色引擎破“壁垒” 构建治理共同体
针对以往物业、社区、业委会“凝聚力不强”的问题,安德街道党工委以“红色物业”为纽带,推动组织、力量、资源三融合。一是构建“1+3+N”组织体系。以社区党总支为核心,联动物业企业、业委会、小区党支部三方主体,吸纳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热心居民等多方力量,形成“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红色网络,依托月度物业联席会议,高效解决停车、绿化等问题30余件。二是资源力量“多元聚合”。推动物业企业与社区党组织签订《共驻共建协议》,明确物业企业在党建阵地共享、民生服务共担等方面的责任清单。建立“季度联席会+月度推进会”议事机制,今年以来已召开联席会议8次,共同商议社区治理事项。三是服务标准“红色赋能”。将“党员亮身份、服务亮承诺、成效亮口碑”作为硬性要求,设立“党员示范岗”;公开服务承诺,引入社区党组织和业主代表参与的“四色”季度考核,倒逼服务提升,2025年居民对物业服务的满意度从72%提升至89%。
机制创新解“痛点” 实现矛调优循环
物业矛盾纠纷具有“高频、琐碎、易激化”特点,安德街道构建全链条化解体系。一是源头预防“治未病”。推行“物业+社区+网格”三方联巡制度,建立“问题清单—责任清单—销号清单”闭环管理,定期开展“物业开放日”“业主接待日”,组织居民参与物业费收支公示、公共收益使用等事项决策,保障知情权参与权,减少信息不对称。二是多元调解“促和解”。建立“社区调解—街道调解—专业调解”三级调解平台,对涉及法律争议的问题,引入法律顾问、公益律师等第三方资源介入。2025年以来,累计调解物业矛盾86起,成功率达92%。三是阳光议事“聚共识”。聚焦12345市民热线及信访突出问题进行系统治理,建立问题台账,实行销号管理。通过“幸福家园”阳光议事会邀请居民共商共治,推动问题专项整治见效快。上半年共召开27场阳光议事会,收集供热井维修、私家车位增设充电桩等居民诉求148件,目前已解决108件。
服务融合聚“合力” 拓展治理新场景
安德街道坚持推动物业从“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型,通过延伸服务链条、整合社会资源,将物业管理深度融入社区公共服务。一是延伸便民服务。由社区党组织搭建平台,物业企业联动居民组建志愿者队伍,将便民服务延伸至“最后一米”,依托物业“跑腿”优势,开展“代交水电费”“代办居住证”等便民服务,2025年上半年累计服务200余人次。二是融入文化建设。鼓励物业企业积极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组织开展“小区文化节”“亲子运动会”等文艺活动,共同编排节目,拉近服务距离;推广“共享工具箱”等模式,培育共建共享意识,公共设施损坏率显著下降。三是赋能应急管理。将物业纳入社区应急体系,定期开展消防演练、防汛救灾培训,定期排查地下车库、排水管网等易涝点,储备沙袋、抽水泵等应急物资,并通过网格微信群实时通报雨情险情,让物业成为雨季汛期排查险情、守护安全的“前哨力量”。
(通讯员 刘晓阳)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