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和丰富活动照亮乡村、充盈“精神粮仓”,移风易俗新风尚成为年轻人的“新时尚”,乡村“美丽资源”不断唤醒,文旅融合奏响富民乐章……今年以来,德州市陵城区糜镇以文化铸魂、以文明塑形,通过寓教于乐的文化活动和鲜活生动的文明实践,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在这片热土上生根发芽,绘就了一幅“内外兼修”的和美乡村新图景。
环境蝶变 从“外在美”到“内涵美”
土泥路坑洼不平、厕所气味难闻,垃圾堆、粪土堆、柴草堆“三堆”乱放……在糜镇大陈村民陈洪根的记忆中,这曾是村庄的真实写照。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是关键一环,直接关系到村民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
7月20日上午,村民陈洪根老人正在冲洗维修自来水管时漫溢到路面的泥土。他感慨道,乱堆乱放的“三堆”早已清零,土泥路变身水泥路,厕所升级为水冲式卫生厕所,房前屋后绿树成荫、鲜花簇拥,小广场和小花园等配套一应俱全。
“环境好了,大家都自觉爱护。广场舞等娱乐活动也不再是城里专属,渐成村民茶余饭后的日常。”陈洪根说。
近年来,糜镇坚持“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发展理念,从整治全镇环境、改善村容村貌等方面入手,结合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开展,把环境整治作为文明城市创建的有力延伸,创新推出“糜镇之声”“乡音说新风”等特色宣讲品牌,将环境整治与文明培育有机结合。通过打破传统说教模式,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播文明理念,将文明行动覆盖到村社,开启乡村面貌换“新颜”模式,实现了乡村“颜值”与“气质”的双提升。
文明引领 从“一处美”到“处处美”
一个好人就是一面旗帜,模范典型是最生动的价值观,文明乡风的塑造需要榜样去引领。
在糜镇,一个个“身边好人”犹如文明新风的火种。他们中有爱心大使山东好人赵文英,有义务修路28年的退休职工德州好人陈文平,有为婆婆坚持送饭11年好媳妇岳金萍,有半路夫妻精心伺候公婆的好儿媳李雪……这些平凡人的善行义举,正在润物无声地影响着乡风民风。
近年来,镇村两级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通过开展“文明家庭”“最美庭院”“糜镇好人”等先进典型评选活动,激发群众参与热情。从个人典型到文明村镇,从“盆景”到“风景”,各村正通过以家庭为核心,谱好乡风文明合奏曲,让群众在乡风文明建设中当主人、唱主角,增强群众的自信心和荣誉感、归属感、责任感。而这些身边好人以言传身教,将新时代乡风文明传达给更多人,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激活农村发展内生动力,崇德向善的社会风尚日益浓厚。如今,争当文明人、争做文明事已成为糜镇人的自觉追求。
移风易俗 从“一时新”到“长久美”
“现在办红白事简单多了,随礼不超过200元,酒席控制在380元以内,大家都轻松。”糜镇李官屯村民徐长河的话道出了群众的心声。近年来,糜镇通过“一约四会”制度创新,大力整治高额彩礼、厚葬薄养等陋习,使文明新风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该镇积极探索新时代“村民自治+移风易俗”新模式,定期召开座谈会、邻里小院议事会,广泛征求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意见和建议,通过微信群、抖音、宣传栏、村民会议等多种形式开展宣传,以借“规”立风、借“宣”兴风的方式,将移风易俗宣传融入志愿服务,形成了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如今的糜镇,文明祭祀、节俭办宴蔚然成风,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成为常态,文明新俗正在成为群众新的生活习惯。
乡村蝶变,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糜镇以文明乡风为笔,以文明实践为墨,正在书写乡村振兴的精彩篇章。从环境改善到人心凝聚,从破旧立新到成风化俗,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新时代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通讯员 陈启忠)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