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在德州市陵城区义渡口镇马颊河、笃马河沿交汇处,坐落着常家、柴家、冷家、大付、丁赵、李志拔6个行政村,自2017年6个行政村合并上楼以来,五虎庄党建联合体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联合为关键、以一体化发展为目标的工作思路,通过强化组织联建、队伍联育和和谐共治,6个行政村走上了乡村振兴、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快车道。
近年来,大付村获得德州市文明办授予的“市级文明村”称号,冷家村被评为第二批“全市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山东省第三批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创建村”“第三批山东省乡村振兴示范村”,6个行政村被评为“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村”。
资源联合 打造联建治理“共同体”
深化横向联合。实行“186X”社区治理体系,发挥乘数效应,实现区域组团、集成发展。“1”是强化五虎庄社区党建联合体“指挥部”统领作用,全面加强社区建设管理发展工作。“8”是成立党建组织、农业发展、集体经济发展、城乡环卫、文化体育、项目建设、妇幼保健、武装民兵8条工作战线,每条战线由1名联合体党委委员牵头抓总,制定工作目标和“施工图”。“6”是以原有行政村的管理为基础,社区划分6个大网格,6个战区围绕8条战线的工作任务目标,层层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和重点环节的工作推进;“X”即充分发挥社区102名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实行报到领岗,分别担任社区“楼道长”“路长”“巡查员”,成为了社区建设管理治理的“战斗员”。强化纵向联结。以融合、高效、便民为原则,依托党建联建,统筹机关部门、行业系统资源,建设作战指挥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常态化开设“红色课堂”,提供政策解读,进行业务指导,在行政审批、项目共建上畅通“绿色通道”;与德州学院、山东农业大学签订党建、农业结对共建协议,强化党建联合体农业产业资源虹吸与转化落地效应。加强网状治理,在邻里守望互助组的基础上,党建联合体按照“规模适度、方便管理、界限清晰”标准,整合志愿者、网格员力量,搭建网格治理框架,划分53个基础网格,明确网格长、网格员权责分配,完善一户一档资料,实现“人在格中、事在网办”。
队伍联育 建强联建人才“有机体”
构建动态人才蓄水池。五虎庄党建联合体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强化“政治性”源头把关,将人才作为联合体发展的第一资源。以整合原六个行政村人力资源为突破口,开展“拉网式”摸排建档,深入社区网格、产业基地、返乡群体,精准识别管理人才、技术能手、致富带头人、青年才俊等五类核心人才,详细记录专业特长、服务意愿与发展潜力,挖掘64个在外能人,本科学历17人,研究生学历9人,储备24名后备人才作为换届“强雁”,构建覆盖全域、动态更新、分类明晰的联建人才信息库。打造融合化培育阵地。党建联合体依托山东省第二批重点乡镇党校建设、市级规范化党校建设,衔接省、市、区、乡镇资源,吸引企业注资,秉持着“进门是课堂,出门是现场”的办学理念,落地建设乡村振兴联合发展中心、数字农业产业园教学基地、笃马河湿地生态基地,完善了“良种繁育—科学种管—收获仓储—技术服务”为一体的农业产业全链条。中心教学场景丰富、师资力量雄厚,设立了乡村记忆馆、传统文化体验馆、小麦种子展览馆等特色教学场景。创新协同教育培训模式。实施“联合体+高校+企业”三维联动。邀请省市专家、高校教授、龙头企业骨干开办“五虎振兴课堂”,为党员开展订单式技能培训与学历提升。推行“导师帮带制”,鼓励联合体老党员、老支书、行业专家与年轻人才结对,组织学员参与联合体内老旧小区改造、矛盾纠纷调处、集体增收项目实操演练,实现经验传承与实践成长同频共振。
和谐共治 建设联建稳定“多面体”
制定网格治理框架和标准。党建联合体发挥凝聚作用,结合管区实际,科学研判,制定《五虎庄社区治理办法》,完善一户一档资料。6个行政村把“两委”成员、公益岗、网格员、“五老”人员等力量拧成一股绳,明确分工:网格员负责日常走访摸透村情民意,公益岗紧盯环境整治等基础事务,“五老”人员参与矛盾调解,“两委”成员统筹协调——确保村情动态全掌握、矛盾隐患早发现、问题处置不过夜,让机制真正从“纸上”落到“地上”,从“有形”做到“有效”。常态化关注两类群体。一方面,紧盯“三失一偏”人员、投融资涉稳群体等易引发风险的群体,定期走访沟通、动态掌握诉求,从源头化解潜在矛盾;另一方面,针对贫困户、五保户、鳏寡孤独等特殊困难群体,落实常态化帮扶,解决生活照料、医疗保障等实际难题。重点排查关键区域。对危房危桥、坑塘沟渠等事故易发地点,建立定期排查、及时整改机制,筑牢安全防线,用“靶向”服务让特殊群体感受到持续的温暖与关怀。
(通讯员 任月锟)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