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近年来,德州市陵城区糜镇为进一步倡树文明新风,弘扬社会主旋律,把移风易俗作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切入点,坚定“移”心,善用“巧”力,全面推进移风易俗,破除封建迷信,摒弃陈规陋习,逐步实现移风易俗经常化、婚丧事物规范化、民间习俗文明化,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助推移风易俗入民心,努力打造文明乡风的“糜镇样板”。
把稳宣传舵,思想上“破冰”,让文明新风吹起来;充分利用73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45处农家书屋、64个文化广场、宣传栏等宣传载体。结合党史教育,组织党员干部深入村组,开展入户宣讲、志愿服务,发放倡议书等,着力宣传移风易俗的意义目的,引导群众树立文明意识。该镇共召开镇级推进会5次、村级干部群众代表会议42次,村民小组群众会300场次,出动宣传车36次,发放宣传手册5000份,张贴大小标语600张,悬挂横幅145条,在全镇营造了推动殡葬改革的浓厚氛围,融化群众思想上“坚冰”,群众传统的丧葬观念得到了极大改观。
制定“硬约束”,行动上“导航”,让文明乡风美起来。糜镇村村成立了红白理事会,提倡“厚养薄葬”,办白事不请吹鼓手,不摆酒席,不穿孝衣,一切程序从简办理;注重“厚养”,提倡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多尽孝心,把心思和钱财用在孝敬老人上。
糜镇移风易俗领导小组先后制定了《丧事从简改革实施办法》《关于赡养老人的规定》等规章制度,并纳入村规民约,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考核内容。
在提倡“薄葬”的同时,糜镇大力倡导“厚养”文化,营造良好氛围。通过制定村规民约、发放孝心宣传册、张贴宣传栏等方式,宣传“敬老、爱老、助老、孝老”,提倡老人在世的时候子女多尽孝心,注重生前厚养,使村民思想逐步从“攀厚葬”到“攀厚养”上来,在全镇营造了有利于殡葬改革的良好氛围。
通过大力倡导“厚养薄葬”,如今,该镇涌现出了一批孝敬老人的先进典型:半路夫妻李雪精心伺候瘫痪在床的公婆、解孟村小伙子孟德国见义勇为救助落水儿童,好儿媳岳金萍为婆婆坚持送饭十几年……这样的事例在糜镇比比皆是,营造了宣传、赞颂、学习孝老爱亲的浓厚氛围。
抓好“带头人”,从成效上“展现”,让文明乡村建起来。充分发挥农村优秀基层干部、乡村教师、退伍军人、文化能人、返乡创业人士等“新乡贤”作用,培育新型农民,在全镇持续开展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教育,并修订完善村规民约。2020年糜镇将社区祠堂建设作为殡葬改革的重要抓手,推行“入土为安”转向“入室为尊”的葬式改革,全镇规划15亩土地,在吉祥社区和后张社区建设两个祠堂,预设2.4万个骨灰安放格位,两处祠堂已经投入使用可节约土地200亩。重视发挥红白理事会作用,推选德高望重、公道正派的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担任理事会成员,村民家里有红白事时,提前介入、全程参与,坚决遏制红白事大操大办现象,解除了群众的后顾之忧。(通讯员 陈启忠)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