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网格虽小,却串联着千家万户的幸福;事务虽微,却承载着民生保障的重任。在德州市陵城区糜镇吉祥社区的楼宇巷陌间,总有这样一群身影:她们身穿红色马甲,用一双“铁脚板”穿行在居民家中,忙碌于街头巷尾。她们是政策传声的“小喇叭”,是社情民意的“收纳箱”,更是居民身边的“贴心人”。她们,就是社区网格员——基层治理中最为灵动而坚实的“神经末梢”。
政策宣讲的“移动课堂”
“王伯伯,这是最新的医保政策解读,我给您细细说。”“张老板,您店里的消防安全可不能大意,这些要点得记牢。”这样的对话,是网格员们的工作日常。
她们不再是简单地将文件通知往公告栏一贴了事,而是化身“移动宣讲台”,采取“线上+线下”双线模式,将政策“精准滴灌”到每家每户。线上,她们依托微信群、社区公众号,及时发布各类政策信息,用简洁明了的图文和短视频进行解读;线下,她们利用入户走访、社区活动等机会,面对面地为居民答疑解惑,特别是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群体,她们会放慢语速,反复讲解,确保政策真正“飞入寻常百姓家”。
社情民意的“一线哨兵”
网格员是社区里的“活地图”“百事通”。谁家有了难处,哪里的设施坏了,邻里间有了小摩擦,她们总是最先知晓。
通过每日不间断的巡查,她们能敏锐地发现环境卫生、安全隐患、矛盾纠纷等各类苗头性问题。居民的一个电话、一条微信,她们便迅速响应。小到帮忙代办养老认证,大到协调维修破损路面、调解邻里纠纷,网格员们始终冲在第一线。她们建立了详实的民情日志,将收集到的信息和居民诉求及时上传至社区管理平台,为社区精准施策、解决民生痛点提供了第一手资料,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便民服务的“贴心管家”
“刘奶奶,这是您要的面粉我给你买回来了。”“王爷爷,您需要的降压药我给你捎来了。”网格员的工作,充满了烟火气和人情味。
她们变“被动等待”为“主动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代办帮办服务;她们积极链接社区资源,组织义诊、义剪、法律援助等公益活动;她们关心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时常上门探望,送去温暖陪伴。在疫情期间,她们更是承担了摸排信息、运送物资等大量繁重的工作,成为了居民最信赖的“守护者”。这份看似琐碎的工作,凝聚的是对社区居民沉甸甸的责任与关爱。
社区网格员,一个平凡而不可或缺的岗位。她们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服务群众,用汗水化解难题,将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变为“最美零距离”。正是这一个个“小网格”的精准发力、暖心服务,编织起了社区治理的“大网”,托起了居民群众稳稳的幸福感。
(通讯员 陈启忠)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