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陵城区安德街道:破局“三无”焕新颜 绘就小区治理新图景

2025-09-27 16:05:32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任楠

  “以前小区垃圾遍地、飞线乱拉,现在干净整洁,还有专人管事儿,住着舒心多了!”近日,家住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黎明小区28号楼的居民王女士,看着焕然一新的居住环境,难掩满意之情。过去,部分小区因缺乏规范管理主体和长效维护机制,一度成为基层治理的难点、居民生活的堵点。如今,安德街道因地制宜、分类施策,探索出有企业托管、有村庄托管、有社区网格托管、有业委会自管“四有”治理模式,让居民幸福感在家门口升级。

  企业托管:“自家物业”暖人心

  走进谷神家园小区,干净整洁的道路、修剪整齐的绿植、24小时在岗的安保人员,让人很难联想到这曾是需依赖外部管理的小区。作为山东谷神集团为员工打造的福利住房小区,街道推动集团承担起“自家物业”职责,全权负责小区安保、保洁、绿化及设施维保。集团建立“需求快速响应”机制,24小时轮岗值班保障小区安全,水电暖故障维修随叫随到;定期对公共区域进行清扫保洁,确保环境清爽整洁。因居住人群均为企业员工,管理沟通更顺畅,自托管以来,小区实现“零热线投诉”,成为企业与员工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

  村庄托管 “熟人服务”接地气

  “张婶,您的快递到了,我给您送上来了!”“李叔,您家水管漏水,村里的维修师傅马上就到。”在安德街道村级代管的菜园小区,这样的暖心场景每天都在上演。针对部分紧邻村庄的“三无小区”,街道创新“村级代管”模式,推动村两委牵头成立专项管理小组,成员由村干部、老党员、村民代表及热心居民组成。这些“熟人”既熟悉村情民意,又能快速响应居民需求——小到调解邻里矛盾、代收快递,大到协调水电维修、规划公共空间,均能“上门对接”。村里还统筹资金,定期检修小区道路、照明、排水等设施,维修人员多为本村手艺人,半小时内即可到场,既降低了管理成本,又用“乡情服务”拉近了居民距离,让小区变成充满归属感的“乡村新家园”。

  社区网格托管 “精细服务”解民忧

  “以前小区线路老化总跳闸,现在电改后,再也不用担心用电问题了!”美东地毯家属院居民刘先生的感慨,道出了社区网格托管带来的变化。该小区曾因缺乏管理,环境卫生差、治安隐患多、基础设施老化问题突出。街道将其纳入社区网格管理,由社区牵头引导,于2024年5月31日成立5人业委会(含3名党员),明确成员职责分工与工作制度。社区网格专员全程指导业委会工作,协助制定《居民公约》,规范居民在环境卫生、治安防范、公共设施维护等方面的权利与义务;同时帮助对接上级政府部门,争取资金支持,还探索居民自筹、社会捐赠等多元化经费渠道,为小区改造“输血”。如今,小区完成线路老化电改,定期开展环境卫生大扫除,设置垃圾桶引导垃圾分类,从“脏乱差”变身“洁净美”。

  业委会自管 “居民做主”聚合力

  “飞线治理、安装天然气、增设充电桩,都是我们业主一起商量着办的,自己的小区自己管,特别有成就感!”黎明小区28号楼业委会主任田冠生说。2022年9月,在街道指导下,该楼全体业主同意成立自治业委会,由原黎明纺纱厂副厂长田冠生担任主任,搭建“居民议事、居民决策、居民监督”的自管架构。业委会定期召开协商议事会、小区现场会谈,针对飞线杂乱的安全隐患,全面排查拆除废弃飞线,规范整理在用线路;2024年,又协调区住建局、中邑燃气为120户居民安装天然气,解决灌装液化气费用高、隐患大的问题;邀请专业公司调研,增设2处充电桩、37个充电口及1个电梯梯控,破解“充电难”。同时,制定差异化电梯维护费标准,底层不乘梯业主每年缴100元,乘梯业主每年缴260元,业主自发打扫楼道卫生,业委会成员公益性服务,用“居民做主”的力量,让小区治理更有活力。

  从“三无”到“四有”,从“无人管”到“齐心建”,安德街道以治理模式创新破解“三无小区”难题,让一个个老旧小区重焕生机。下一步,安德街道将继续总结优化四种治理模式,持续完善配套机制,让更多“三无小区”变身“幸福家园”,为基层治理贡献更多“安德经验”。

  (通讯员 任亚男)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