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阵地”。今年以来,德州市陵城区安德街道党工委坚持以党建为引领,深化网格化治理模式,通过常态化巡察、精准化施策,高效破解共享单车乱停等问题,将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转化为基层治理实效,切实提升居民幸福感与安全感。
织密“一张网”,实现治理全覆盖。安德街道根据地域面积、人口密度、管理难度等因素,科学划分基础网格,将人、地、事、物、组织等要素全部纳入网格管理范畴,构建起“街道—社区—网格”三级联动体系。每个网格配备专职网格员,明确信息采集、政策宣传、矛盾调解、便民服务、风险排查等职责,确保责任到人、管理到位,消除了治理盲区,实现了基层事务在网格内的高效运转。
下好“一盘棋”,凝聚协同大合力。街道有效整合公安、城管、市监、应急等下沉力量以及社区干部、党员、志愿者等多方资源,融入网格体系。通过建立网格工作联席会议、信息共享等机制,打破部门壁垒,形成“网格吹哨、部门报到”的协同治理格局。面对复杂问题,由网格员前端发现、初步处置,复杂情况及时上报,相关力量迅速响应、联动处置,显著提升了应对突发事件和化解复杂矛盾的能力与效率。
服务“零距离”,提升群众满意度。网格员作为居民的“贴心人”,每日巡查走访,变被动应对为主动发现、主动服务。他们既能第一时间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邻里纠纷、生活难题,又能精准推送惠民政策、代办便民业务,还能及时发现安全隐患、环境卫生等问题并快速上报解决。这种“面对面”“点对点”的服务模式,拉近了干群距离,使居民诉求得到及时回应,困难得到有效帮助,切实感受到了治理温度。
安德街道实践表明,网格化治理并非简单的区域划分,而是治理理念、机制、方式的深刻变革。通过做优做强“小网格”,有效激发了基层活力,夯实了治理根基,实现了资源在网格内整合、问题在网格内解决、服务在网格内升华,真正用“小网格”托起了服务民生、保障安全、促进和谐的基层治理“大效能”,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了有益借鉴。
(通讯员 孙露露)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