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临邑县:创新打造非遗传承人“青蓝工程” 让传统文化赋能乡村振兴

2024-04-03 16:01: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耿珍珍

  非遗技艺人才青黄不接,是制约非遗传承的一大痛点。为解决非遗人才传承断层危机,近年来,德州市临邑县创新打造非遗传承人“青蓝工程”,保护传承实践、传承能力、传承环境,促进非遗传承与地方经济发展融合,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非遗“守望计划”保护传承能力,让传承人有舞台。

  打造传承舞台。临邑县先后建设了葫芦艺术博物馆、宏达剪纸社、木一家居文化馆、麦秆画非遗展厅、鲧堤剪纸非遗文化展厅等非遗文化体验场所。鼓励传承人利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农村文化活动室、文化广场开展传习实践活动,给传承人一个展示自己技艺和才能的舞台。临邑县“一勾勾”戏曲传习所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兴隆镇“一勾勾”戏曲传承艺术中心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习所”,麦秆画宗宇文化公司被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教育传承基地”,洛北春集团、木一家居等10家企业、合作社成功申报为市级非遗工坊。

  搭建展示擂台。临邑县现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勾勾”、省级非遗德平大秧歌等戏曲民俗类传统文化,为扶持项目演艺团队发展壮大、良好传承,邀请高校专家教授到“一勾勾”、德平大秧歌等团体进行现场交流、指导。通过节假日展演、文艺汇演、送戏下乡等形式,为他们提供展示平台。组织优秀剧目参加全国百戏盛典折子戏演出、全省元宵文艺展演、全市庄户剧团展演等国家级、省市级演出,获得“全市庄户剧团展演一等奖”等多个奖项,推荐临邑县一勾勾戏曲传习所先后荣获“全市群众最喜爱的庄户剧团”“全省群众性小戏小剧优秀推广单位”等称号。通过一系列比赛演出实践活动,淬炼业务技能,提升队伍素质。

  构筑传播平台。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传承人的宣传与研究,切实提高非遗传承的传播力和影响力。适应传媒新形势、新变化、新格局,鼓励传承人、传承机构利用网络、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宣传传承人的技艺、绝活、事迹等,“一勾勾”、剪纸等非遗先后登上央视新闻直播间、学习强国等国家级媒体,《一勾勾:绽放在鲁西北的“民间艺术之花”》视频登上了微博热搜榜,《“大秧歌”为啥成了学校必修课》阅读量达10万+,引起了大众对于传统民间曲艺和非遗的关注。

  非遗“赋能计划”保护传承实践,让传承人有希望。

  “老带新”“手把手”培育新人。临邑县通过非遗传承人“手把手”教学,使更多的青少年认知并了解非遗文化,扩充临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群,形成合理梯队,培养高水平的非遗传承人群队伍。在中小学开设非遗传承课程,鼓励传承人走进课堂传习授课,激发青少年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兴趣,在青少年一代播撒非遗传承的种子,使非遗传承人队伍后继有人,使非物质文化保护事业得到永续传承。

  重结合谋突破打造新作。依托临邑历史文化资源,积极做好“非遗+”文章,把“历史文化名人”“红色文化”等历史文化元素有机融合到非遗文化中,形成特色鲜明、独具魅力的非遗文化精品,重点打造一勾勾大型舞台剧《王为民》,已进入市级文艺创作精品项目库。

  预防性抢救性保护传承。对于少数濒临灭绝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政府强力介入,积极作为。近年来,临邑县针对一勾勾戏曲、德平大秧歌、麦秆画、葫芦烙画等项目进行了抢救性保护,编辑书籍《一勾勾》,邀请高校专家教授编校,对一勾勾的起源与发展脉络进行专项理论研究探索。争取中央财政资金用于一勾勾的保护传承;每年争取中央财政资金30万元,用于扶持濒危剧种“一勾勾”的专场惠民演出。

  非遗“共富计划”保护传承环境,让传承人有市场。

  打造非遗产业模式。建设齐鲁葫芦艺术品博物馆,总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内设有高标准葫芦展厅、烙画工作区、非遗工作室、研学课堂、合伙人联盟会议室、电商直播间等创作体验空间。2022年成为首批市级非遗工坊。为传承非遗文化,增加集体收益,常年吸收20余名群众现场开展烙画创作,辐射带动周边村庄种植葫芦100亩,年助力集体增收5万余元。

  非遗融入现代生活。非遗是以人为核心、以生活为载体的活态传承实践。临邑县鼓励传承人将非遗技艺、民俗文化等与现代社会生活相融合,走进社区,走进广场,走进机关,走进课堂,走进旅游,走进企业,走进现代生活的每个角落。大力开展“非遗进校园”“非遗周末剧场”“非遗传习大课堂”“非遗公益培训”“非遗文化集市”“非遗研学”等活动,打造非遗文化空间,既保留传统本真,又融入时代元素,使传统民俗和文化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使非遗传承人成为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群体。

  非遗文旅融合发展。依托市级非遗—葫芦雕刻,打造开元新村乡村旅游示范项目,总占地面积为200亩,其中80亩地用于葫芦种植观赏园,形成种植、生产、销售为一体的产业化发展模式;60亩地计划建设高标准葫芦文化博物馆3000㎡、加工车间8000㎡、库房8000㎡、乡村记忆馆2000㎡、图书馆3000㎡,并配套建设葫芦文化墙绘、葫芦主题雕塑等葫芦文化旅游基础设施;依托卞庙村“山东省森林村居”的绿色资源优势,建设4000米的环村河景观带。

  (通讯员 朱雪松)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