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柴胡店镇:办好社区“微”业里的民生“大”事

2024-02-06 10:38:0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常鑫凯

  “之前我一直赋闲在家,自从社区有了这个共富工坊,从家步行几分钟就能到,做一些宠物地垫和手工编织包,一年下来能挣1万多块钱,既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又多一份收入。”近日,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桃源里社区居民王爱霞边干活边高兴地说。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为了更好保障这一最大民生事业,宁津县从细微处入手,针对城乡低技能、低收入、高失业、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两低两高”群体,以社区为载体,解锁更多“共富密码”。

  共富工坊巧手织就幸福生活

  走进宁津县柴胡店镇桃源里社区的共富工坊,10余名村民正在缝纫机前忙碌着,取材、编织、缝制……干净利落、忙中有序。“共富工坊”占地面积300平方米,基础设施齐全,场地宽敞整洁,是宁津县柴胡店镇桃源里社区村民家门口就业增收的致富之所。

  近年来,宁津县柴胡店镇“共富工坊”积极探索“党建引领+就业”服务模式,创立了“妇女微+”就业项目,利用“微家+微就业+微服务”模式开展宠物地垫、手工编织包、仿真花等各种手工品制作教学培训,召集村里上班时间不固定、无法外出务工的留守妇女进行手工加工,收货时根据件数结账,熟练的成手1个小时可以做一件地垫,一件10块钱,一天能有百十块的收入,完全可以负担家庭一天的开销。目前“共富工坊”一共招募了30多位老人、妇女等前来参加劳动,家门口“就业”让老百姓挣到钱的同时还不耽误照顾老人孩子。

  借力电商拓展就业创业新渠道

  “家人们,我们村种植的精品黄瓜清脆可口,不打农药,是经过绿色认证的,我们从大棚现场采摘,通过快递新鲜直达全国各地,欢迎大家来品尝。”门向岭,是一名带货主播,也是柴胡店镇夏王村的党支部书记,先后与方家、青务东、青务西、小徐村五个合作社融合成立“宁津县五心聚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探索“党支部+合作社+电商+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注册“六庄齐晟”商标,商品取得绿色认证。

  为了更好地促进群众多渠道就业创业,宁津县柴胡店镇引进了电商孵化基地和以培训为主的电商工作室,建设成立电商服务站1个、电商服务网点17个。在宁津县柴胡店镇桃源里社区的跨境电商直播间内摆满了多种产品,有韭菜、黄瓜、水果玉米、柴胡店烧肉、康宁湖香油等等,专业讲师手把手教群众如何搭建电商平台进行产品销售。目前已经培养了50余名主播,可以自己开店进行直播销售,帮助38家农民合作社和125名农民开起了助农带货直播,农产品电商直播基地已初具规模,让辖区群众不出门也能工作。

  服务升级为就业群体赋能加油

  为精准对接辖区群众需求,宁津县柴胡店镇不断创新服务模式,打造“就业管家”零工市场服务品牌,建成“就业管家+乡村公岗”联动队伍,梳理出了村里的需求清单、劳动力清单,根据清单与企业对接,通过搭建参与平台,建立合伙店、共富工坊、电子商务中心等新业态新产业,打破了村企之间的信息壁垒,畅通了企业、村庄、群众、政府微循环。依托零工市场的培训职能,把就业创业服务送到居民家门口,以辖区内失业人员、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人员、残疾人等群体为重点,在定期摸排技能需求的基础上,建立培训清单,邀请专业讲师讲解授课,提高群众技能,内容涵盖缝纫、家政保洁、手工花制作、养老及婴幼儿护理等多个领域,让群众在学习中获得真本领,从而带动群众就业创业。

  “今年以来,我们把社区就业作为新的就业增长点,大力开展‘社区微业’行动,不断优化社区创业场景,为居民提供‘家门口’就业一条龙服务,赋能就近就业共同富裕。”宁津县人社局党组成员、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中心主任张斌说。(通讯员 张笑梅 赵曼)

初审编辑:徐付彪

责任编辑:赫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