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春新
2024年来,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坚持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积极整合资源要素,农业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村集体增收迈上新台阶,为推动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在“干”上走在前,强化党建引领,加快流转速度
组建工作专班,明确工作谁来“干”。下设土地流转工作小组7个,构建由党委书记亲自抓、亲自管,分管领导具体抓,管区书记和村干部全面抓的工作格局。发动工作组成员在7个管区87个村庄持续驻村走访动员,详细介绍流转政策,打消群众顾虑,指导15个村298余户群众签订了流转合同。
强化宣传引导,解决工作怎么“干”。召开保店镇土地流转推进工作调度会议8次,统一思想,凝聚共识,让村两委带头进行土地流转,为群众做表率。通过播放村级广播30余次、转发微信群10余次和发放明白纸4000余份等形式广泛开展政策宣传,着力提高政策知晓率,切实为推动流转造势开路。
坚持动态督导,确定目标“干”什么。今年年初,全镇87个村全部制定了2024年土地流转计划表、土地流转作战图,并对各村的土地进行实地摸排调研,建立台账,将数据清晰的展现在图纸上,一目了然,做到底子清、任务明、责任实。根据摸排信息实行挂图作战,分别明确各村的流转任务范围和任务数,平均每个村至少完成100亩的流转数量,计划利用7月至9月的黄金时节,涉及21个村,计划在保店镇吨半粮示范片区西侧选定1000亩用于打造示范片区,真正把土地流转工作做实做细。
在“实”上下功夫,巩固农业基础,推动农业提质增效
坚持集中流转,夯“实”增收底盘。构建“党组织+农户+企业+合作社”平台,化“分散流转”为“集中流转”,将农户一家一块的“小田”通过流转打造成“大田”,将连片土地打包流转给实力强、懂农业的种植大户和企业,拓宽村集体增收渠道,实现农户、企业、村集体均增收的“三赢”局面。目前,已引进山东供发集团、山东鲁供乐农有限公司、瑞宁集团等农业龙头企业,促进流转后土地生“金”高效高质。
压实流转质量,抓“实”生产效能。保店镇积极推广山东农村产权交易中心云平台,把土地流转交易过程公正公开,土地上“云”进行公开竞价,按照竞价最高者得标的原则确定竞标人,不仅让群众吃上“定心丸”,还实现了土地资源有效增值,目前,保店镇共有500余亩土地进行上“云”交易,减少了矛盾纠纷,增添了土地流转信心,盘活了农村土地资产要素,激活土地流转效能。
加强全程服务,用“实”法律手段。结合“三资”清理工作,在全面推动流转过程中持续加强业务指导服务。拟订土地流转合同书规范样本,明确土地用途、流转形式、位置面积、价格及支付方式、流转年限和双方责权利关系等,帮助审查接包方资格,提供有关业务咨询。2024年,帮助指导签订流转合同300余份,涉及土地2300余亩,切实维护土地所有者、承包者、经营者三方的合法权益。
在“好”上求突破,培育示范标杆,提升群众收入
党组织领创办合作社。用好“党建+”工作模式,积极发挥党支部领办、创办合作社这一主体作用,因地制宜推动土地流转。规范村党支部创办合作社23家,12个行政村集体收入超过20万元。
探索新型托管合作。保店镇共有行政村51个,农业人口3.8万人,耕地面积8.1万亩。以前年度保店镇土地流转面积3.5万亩,流转率43.2%,主要位于吨半粮核心示范区、金硕产业园、瑞宁有机蔬菜产业园等。目前全镇内胡庄、庞庄、邓庄等5个村已完成整村流转,群众由“散”到“聚”,各村通过农村合作社把群众利益与集体利益紧紧联系在一起,把群众像“石榴籽”一样聚在了党组织周围,部分村庄土地流转带来集体增收近10万元,解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走出了一条“农户保底+务工收入”的增收路径。
用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顺应农村劳动力的发展趋势,积极培育并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现高质量发展。2024年,申报县级新型经营主体4家。
下一步,宁津县保店镇将继续高效推进土地流转和土地成片连块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工作责任,明确时间节点,为做大做强农业产业奠定坚实基础,真正让土地“流”出活力、“转”出特色。(通讯员 张钧柯)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贾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