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古会、观斗蟋、赏杂技、购精品 第十届宁津蟋蟀文化节、首届杂技古会暨促消费活动开幕

2024-09-26 18:54:0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张晓琳

  海报新闻记者 张晓琳 通讯员 孟娟 德州报道

  9月26日,2024乡村好时节·乐动生活第十届宁津蟋蟀文化节、首届杂技古会暨促消费活动开幕,来自全国各地蟋蟀文化行业和杂技文化行业的专家、学者和斗蟋爱好者参加。

  活动现场,不仅有精彩绝伦的斗蟋比赛和杂技表演,还设有杂技、蟋蟀、古埙3个非遗文化展示体验区,以及“一金一木”、家电、汽车、房产、美食、特色农产品、娱乐活动等多个展区。群众可在这里游古会、赏杂技、观斗蟋、购精品、享童乐、品美食,让大家吃在宁津、游在宁津、乐在宁津。

  “宁津杂技历史久,仰古望今薪火传。齐凤赵韵传千古,古苑留芳花满园”“学艺苦累卖艺难,一招学成吃遍天。窜完地圈蹬大缸,群英会上再把跟头翻”。刀火门子、地圈、蹬技、舞中翻、巧顶花坛……一个接一个惊险的杂技轮番上演,周围观众不时发出阵阵欢呼。不同于以往舞台杂技表演,宁津这次将杂技以古会中摆摊献艺的古老表演形式展现在观众面前。宁津县的黄家镇九月杂技庙会,约始于明代景泰年间,庙会举办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艺人,竞相在此摆摊献艺,热闹非凡。自古就有“不赶黄镇九月会,不算真正生意人”的说法,为传承古会文化,宁津县首届杂技古会现场专门设置了传统杂技表演形式。

  “宁津杂技不仅技艺精湛、风格独特,更承载着无数杂技人的智慧和汗水,是山东乃至中国杂技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杂技家协会理事、省杂技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胡名坤说。宁津杂技发展历史悠久,以其精湛的演出技艺,在杂技艺术舞台上独树一帜,2008年宁津杂技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流传谚语有“上到九十九,下到才会走,要论耍玩意儿,人人有两手”。宁津杂技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经过一代又一代艺人不断创新发展,从而成就了宁津杂技“惊、险、奇、美、新”的特点。

  “宁津蟋蟀品质最佳,天下知名,是蟋蟀王国王冠上的宝石,以体健力足、剽悍好斗、刚柔相济而闻名全国。宁津斗蟋为山东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北京鸣虫专业委员会会长赵伯光说。宁津斗蟋文化源远流长,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兼具南北虫优势的宁津蟋蟀,在斗蟋江湖上闻名遐迩,业内广泛流传“自古名蟋出宁津”的佳话。近年来,宁津县围绕“小蟋蟀、大产业”,先后建设了蟋蟀文博馆、杂技蟋蟀谷,打造了6处大型蟋蟀交易市场,辐射带动了80多个专业村,形成了涵盖蟋蟀用具、蟋蟀书画、蟋蟀雕塑和蟋蟀剪纸的全产业链条,每年吸引来自全国各地的蟋蟀爱好者到德百杂技蟋蟀谷交易市场选蟋、斗蟋、购蟋。

  据悉,此次活动时间自9月26日至10月7日,每天都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艺表演。期间,还将开展系列促销活动,推出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新体验,捕捉特色消费新风口、建设消费购物打卡地、构建经济增长强引擎。

初审编辑:

责任编辑:任瑶瑶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