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2月12日,德州宁津“律仲益企”法律服务团在走访《德州金鑫钢结构有限公司》过程中,发现员工发生工伤,但企业未为员工购买社保,双方产生纠纷,第一时间介入调解,最终双方当事人握手言和。
未雨绸缪“治未病”——在“把脉问诊”中发现问题
法律服务团联合司法所对企业进行常态化摸排,打通政企信息壁垒,全面掌握企业劳动用工、职工福利、劳动纠纷等方面情况。围绕企业合同协议、劳动人事、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等方面法律服务需求,自主编撰《宁津县企业法律风险防范手册》,绘制《企业“法治体检”自测表(试行)》。紧密联系村(社区)干部,对辖区内企业可能出现的未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工人工资等不稳定因素进行深入排查。结合社区法律顾问,创优组建“律仲益企”法律服务团,试点“企业法律管家”机制,对企业工资支付、参保缴费、劳动保护等情况进行全面了解,为企业“把脉问诊”,提出针对性法律意见,为企业高质量发展蓄势赋能。通过早期预警、事前调处,对排查出的隐患提前介入解决,一对一耐心细致答疑解惑,助力企业提升应对贸易摩擦的能力。
部门联动“治已病”——在“多向发力”中规避风险
创新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聚合力打造“商事仲裁+人民调解+公证”矛盾纠纷化解新格局,形成矛盾纠纷发现、研判、调处、跟踪、联动、回访的全流程管理模式。调解疏心结。全面了解双方争议焦点,做好员工心理疏导工作,把握法、理、情的关系逐步缩小分歧,引导双方换位思考、互谅互让,促使双方达成一致意见。释法明新理。针对企业劳务用工注意事项及潜在风险,组建政策相关问题收集专班,以解决实际问题和后期防控为出发点,向企业提供劳动协议书范本,为政策落实时出现问题的企业提供解决方案,出具相关法律意见,以法治服务赋能营商“热环境”。“法治体检”防风险。针对公司欠款主体、回款周期等方面深入分析研判,精准出具“法治体检”数据报告,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陪伴式”法律服务,切实提升法律服务的精准度和实效性,获得企业好评。
精准普法“固疗效”——在“抽丝剥茧”中明确举措
县司法局聚力打造“律仲益企·法惠企航”法律服务品牌,持续紧盯企业经营发展中法治方面的痛点、堵点、难点,变“定量供应”为“看单点菜”,变“配给服务”为“自选服务”,着力构建“企业点餐+政府送餐”机制,助力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结合法治宣传时间节点,实现与企业“零距离”接触、“面对面”沟通、“心贴心”交流。针对企业用工过程中容易出现纠纷的常见法律问题,如:社会保险缴纳、工资结算及工伤保险待遇等方面与企业进行细致交流,帮助企业梳理劳动用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重点、难点事项。结合辖区内发生的典型涉企矛盾纠纷案件进行以案释法,进一步增强企业管理者依法经营、依法管理的法律意识。通过法律政策解读、检视经营环境、梳理法律风险等,为经营困难、效益不佳的企业提供破产清算、和解等适销对路的法律服务产品,提供法律参谋等系列综合性法律服务,实现法律问题“全链式”解决,助力中小微企业“全生命周期”健康成长。
截至目前,为240余家“一金一木”企业梳理法律风险点68个,“点对点”深度衔接全县84家重点企业,出具法律意见68条,帮助企业审查完善规章制度58项,出具法治体检报告240余份。多方联动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20余件,调解成功率达98%,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通讯员 李丙坤)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