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大曹镇移风易俗 “实招” 绘就乡风新图景

2025-05-23 19:10:3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晓琳

  5月13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黄河涯村一场“零彩礼”婚礼引发村民热议。新郎张立秋与新娘徐秀丽在村红白理事会见证下,以 “集体宣誓+家风承诺”的简约仪式完成终身大事。同日,镇人大代表王金芳在兴业新村晨练广场开展“移风易俗微宣讲”,现场收集群众关于婚丧改革的5条建议——这是大曹镇2025年深化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缩影。

  三维聚力:制度立规+阵地塑形+教育铸魂

  为破解陈规陋习“顽固性”难题,宁津县大曹镇建立季度推进机制,今年已召开2次专题会议研究部署重点任务。在制度建设上,51个行政村全部修订《村规民约》,将“彩礼不超过10万元”“白事不超过3天”等标准纳入其中,并成立由村支书任会长的红白理事会,实现“事前报备-事中引导-事后回访”全流程管理。截至5月全镇红白理事会累计承办婚丧事宜100余场,平均每场节省费用1.2万元,群众满意度达95%。

  在基层治理创新中,宁津县大曹镇组建由退休干部、老党员组成的“方言宣讲团”,针对高价彩礼、恶俗婚闹、大操大办等陋习,通过田间地头“拉家常”、胡同口“故事会”等形式,用身边事讲透新政策。“以前觉得嫁女收彩礼是‘面子’,现在明白日子过得好才是真幸福。”曾因彩礼问题与亲家僵持的村民李民霞坦言。同时,镇教委将移风易俗纳入“开学第一课”,通过“童心共筑文明梦”主题活动,培育20名移风易俗“小小宣传员”,推动“教育一个学生、带动一个家庭”。

  零彩礼破局:一场婚礼撬动乡风革命

  “婚姻是两颗心的交融,不是金钱的交易”。 在5月13日的婚礼现场,新郎张立秋手捧鲜花向新娘宣誓,双方家长均未提及彩礼事宜。新娘母亲李民霞告诉记者:“政府提倡移风易俗,咱不能拖后腿,孩子们过得好比啥都强。”这场由村红白理事会全程策划的婚礼,仅保留“家风家训宣读”等3项传统仪式,耗时不到1小时,花费较传统婚礼节省80%。

  “新人主动响应政策,为全村树立了榜样。”黄河涯村支书刘风迎介绍,村里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 “低彩礼”或“零彩礼”结婚,村两委通过“红榜公示+积分奖励”,对文明家庭给予超市购物券、优先推荐入党等激励。村民张秀英感慨:“以前担心不随大流会被笑话,现在看到人家过得体面又轻松,以后我家孩子结婚也要这么办。”

  全域浸润:喇叭响起来+故事讲开来+屏幕亮起来

  “大喇叭响起来、宣传车动起来、文艺队演起来”,成为大曹镇移风易俗宣传的新常态。全镇 52 支理论宣传志愿队活跃在田间地头,通过“文艺说新风”“地头话文明”等形式,将移风易俗的文明新风送到群众身边。今年以来,累计开展“移风易俗赶大集 ”等活动173场次,发放宣传手册8000余份,覆盖全镇5500余户。

  在兴业新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每周四的“村规民约故事会”座无虚席。村民们通过观看《移风易俗幸福长》微电影,直观感受移风易俗的变化;老党员陈德荣现场讲述自家“四代同堂和睦经”,赢得阵阵掌声。“我们把村规民约转化为百姓听得懂的故事,让文明新风从‘墙上’落到‘心里’”。宁津县大曹镇兴业新村党支部书记王金芳介绍。

  双轮驱动:党员领跑 + 代表督战 + 群众参与

  在党建引领下,全镇212名党员干部主动公开婚丧事宜办理情况,接受群众监督。镇人大启动“代表引领文明新风”行动,组织26名人大代表分片包村,通过晨练宣讲、入户走访等形式收集建议,推动修订村规民约21项。同时,镇纪委建立“日常督查+专项检查+群众举报”三位一体监督体系,今年已开展12次专项检查,整改大操大办苗头性问题23处。

  “现在办红白事,理事会提前上门讲标准,村干部全程跟着管,群众负担轻了,邻里关系也更和谐了。”说起变化,后李村村民黄向武竖起大拇指。宁津县大曹镇厚葬薄养、封建迷信等现象基本杜绝,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

  在移风易俗这场“刀刃向内”的文明蝶变中,宁津县大曹镇将把准“德治为基、法治为纲、自治为要”的基层治理逻辑,深挖鬲津文化、非遗资源中的廉洁元素、家风基因,用活“胡同议事会”等本土载体,让文明新风既接“天线”又沾“泥土”。

  期待更多基层实践能像黄河涯村的 “零彩礼婚礼”一样,成为撬动乡村移风易俗的支点,让千年古镇在破立之间焕发“新风拂原野,文明润民心”的时代气象!(通讯员 胡亚男)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