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津城街道:移风易俗树新风 文明之花处处开

2025-07-18 15:56:3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张晓琳

  “大姐,您看这宣传册上的集体婚礼多热闹,既省钱又有意义,咱年轻人现在都流行这个!”7月13日,德州市宁津县津城街道津东社区移风易俗文化广场上人头攒动,一场“推进移风易俗弘扬时代新风”主题宣传活动正在火热进行。工作人员手持图文并茂的宣传页,向居民详解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具体标准,现场互动问答间,“勤俭节约”“文明理事”的理念悄然扎根人心。此次活动累计发放宣传材料2000余份,接受群众咨询300余人次,成为津城街道今年移风易俗工作的生动缩影。

  “约”出文明新标尺:共识引领明方向

  “彩礼不超10万,宴席不超10桌”“白事殡期不超3天,不搞封建迷信”……走进津城街道各村落,修订后的村规民约在公示栏醒目张贴,得到大家一致同意的“红白事办理标准”成为村民共同遵循的“行为指南”。今年以来,街道以红白理事会为抓手,发动党员干部、返乡能人入户走访200余次,召开村民议事会46场,收集“婚事新办”“厚养薄葬”等建议120余条,最终形成的《津城街道移风易俗倡导清单》,对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等文明做法作出细致指引。

  “以前办丧事要请鼓乐班、摆流水席,一场下来少说花个三五万。现在按新规,亲戚随礼不超100元,简单吃点大锅菜就行,既省钱又省心。”王石村村民王大爷算起“文明账”,难掩笑意。截至目前,津城街道92个村全部完成村规民约修订,通过村广播表扬先进典型人物与事例12人、村民议事会提出改进建议23条,志愿者上门劝导陋习案例3起,柔性引导让文明理念逐步转化为群众自觉行动。各村共悬挂“婚事新办添幸福,丧事简办显孝心”等横幅400余条,让文明新风抬头可见、驻足即观。

  “声”入人心润无声:多维宣传筑共识

  “婚俗改革就是好,彩礼嫁妆不攀比……”清晨的阳光里,“津骑兵”健康骑行宣讲队携带的喇叭里播放着移风易俗快板,村民们在田间地头就能“听”到新风尚。津城街道创新打造“线上+线下”宣传矩阵,线上依托上级政府微信公众号与各级媒体推送《文明办酒指南》等宣教图文36期,短视频《移风易俗三句半》《博士后夫妻不要彩礼要幸福》等点击量破千万;线下在社区广场、村宣传栏设置公益广告120处,组织“青年宣讲团”“文艺轻骑兵”巡演40余场,用快板、戏曲、小品演绎身边文明事。

  “社区微信群里天天发案例,谁家婚事新办了、谁家丧事简办了,都写得明明白白。”津东社区居民王女士说,这种“看得见、学得到”的宣传,让她主动退掉了为儿子准备的超规格婚宴。据统计,津城街道群众对移风易俗政策的知晓率从年初的65%提升至100%,主动咨询婚事新办流程的年轻夫妇同比增长3倍。

  “新”潮引领新风尚:实践创新显成效

  “‘愿得一心人,白首不相离’,请问出自哪首诗?”津城街道辛庄村的文明接亲现场热闹非凡。新郎带着亲友组成的“鲜花仪仗队”一路生花,步行而来,新娘则以古风诗词问答考验新郎,既保留传统韵味又摒弃低俗婚闹,引得邻里纷纷点赞。这场“一路生花+古风问答”的接亲仪式,不仅节省了传统婚车列队、鞭炮燃放等开支2万余元,更成为津城街道推广文明婚俗的鲜活范本。

  今年以来,街道大力推广此类个性化文明婚俗,联合民政部门提供“婚前辅导+婚礼策划”一站式服务,已有10余对新人主动采用创新形式办理婚事。在丧事简办方面,街道推行“鲜花祭扫”“网络追思”等绿色殡葬,清明节期间引导群众减少焚烧祭品80%。“父亲去世后,我们按新规从简办理,邻里都说这样既环保又不失孝心。”小店村村民于女士的实践,正是津城街道“破陋习、树新风”的生动注脚。数据显示,今年街道婚丧事宜平均开支较去年下降60%,节俭文明的生活方式渐成主流。

  如今的津城街道,从红事新办的欢声笑语到白事简办的理性从容,从村规民约的落地生根到文明理念的深入人心,移风易俗正以润物无声的力量,绘就一幅崇德向善、文明和谐的乡村新图景。下一步,街道将持续探索“积分+志愿服务兑换”等创新举措,让文明新风在千家万户落地生根。(通讯员 公娜)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