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以前这路坑坑洼洼,现在修得平平整整,走起来心里都敞亮!”7月16日,家住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邢庄村的村民邢春林看着门前刚修补好的路面,笑得合不拢嘴。这短短一段路的变化,背后是邢庄村党支部主动担当、精打细算的实干故事。
不等不靠,村党支部主动扛起“修路责”
邢庄村部分路段因常年雨水冲刷、车辆碾压,出现了坑洼、裂缝等问题,不仅影响村民日常出行,更制约着粮食运输和乡村发展。“路不好,群众有意见,发展没底气,这事儿必须解决!”该村党支部书记邢立国在村“两委”会议上斩钉截铁地说。
没有等靠要的念头,村“两委”主动牵头,多次召开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商议修路方案。考虑到村集体经济并不宽裕,“两委”班子一致决定,不搞大拆大建,以“修补”为主,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既解决实际问题,又不增加集体负担。
精打细算,公益岗变身“修路主力军”
“村里有公益岗人员,他们有时间、有干劲,何不把大家组织起来?”这一想法让修路计划有了“人力支撑”。村“两委”迅速行动,对公益岗人员进行统筹调配,根据每人的特长分工,有的负责清理路面杂物,有的负责搅拌混凝土,有的负责填补坑洼……大家各司其职,配合默契。
“以前公益岗主要做些保洁工作,现在能参与修路,为村里办实事,感觉特别有意义!”公益岗人员邢丙忠擦着汗说。通过活用公益岗力量,村里不仅省去了雇佣外部施工队的高额费用,更让公益岗的价值得到了最大化发挥,真正实现了“花小钱、办大事”。
带头实干,“两委”成员紧盯“质量关”
修路过程中,村“两委”成员始终冲在一线。清晨,邢春辉比公益岗到得更早,检查施工材料是否到位。中午,邢丙洪顶着烈日在现场指挥,确保修补符合标准。傍晚,等大家收工后,邢俊生还要沿着路段仔细排查,生怕漏掉一处细节。
“路修得好不好,群众的脚最知道。我们多盯一点,质量就多一分保障。”村党支部委员邢关治一边用铁锹平整路面,一边对身边的人说。在村“两委”成员的带头示范下,保洁员也主动加入进来,拿起扫帚清理施工现场,全村形成了“干部带头干、群众跟着上”的火热氛围。
路通业兴,既是回家路更是致富路
经过半个月的奋战,邢庄村共修补路面破损百余处,涉及主干道、村组路等多个区域。原本坑洼不平的路面变得平整宽阔,村民出行不再“晴天颠簸起浮尘、雨天坑洼成泥塘”,农产品运输车辆也能顺利进出。
“现在路好走了,收麦子的车能直接开到地头,再也不怕颠簸洒了,这路真是修到了我们心坎上!”村民邢广文看着满载麦子的货车驶离,脸上满是笑容。(通讯员 阎光哲)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