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以前村里办丧事,光酒席就得摆几十桌,吹鼓手从早闹到晚,一家子下来累得脱层皮,还得花好几万。现在不一样喽,红白理事会一接手,三天就办完,省钱又省心!”7月18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魏庄村村民魏大爷蹲在村口老槐树下,手里摇着蒲扇,跟街坊们唠起了移风易俗带来的新变化。
这两年,大柳镇没搞那些“高大上”的花架子,专在“接地气”上琢磨事儿,凭着几个土法子新招,让村里的风气一天一个样。
“积分换物”:干好事能当钱花
“黄大姐,您上个月参加了3次环境整治,又帮着宣传丧事简办,积分够换一大提纸巾啦!”在大柳镇万柳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积分超市”里,工作人员正给村民黄大姐兑奖品。
镇上搞的“文明积分制”,把移风易俗的事儿都量化了,劝说亲戚不搞大操大办得5分,做好“门前三包”参与环境整治得10分…… 攒够分就能换洗衣粉、酱油,甚至是大米、面粉。
小李村的李建勇以前是村里有名的“懒汉”,自从听说干好事能换东西,天天跟着志愿者服务队伍转。上个月他拿志愿服务积分换了桶食用油,现在,村里谁家有点啥活儿,不等村干部喊,大伙儿都主动往上凑,就为多挣几分“面子”。
“戏里有话”:演的是身边事儿 说的是实在理
“我说亲家母你别糊涂,彩礼多少不重要,小两口和睦才是福……”大柳镇李满村的休闲场所中,正演着自编的京剧《风波》,台下坐着的村民看得哈哈大笑,时不时还跟着哼两句。
这戏里演的,全是村里的真事儿。编剧平时走村串户时,把听到的家长里短记下来,编成剧本。前阵子演《厚养薄葬》,讲的是村里老李头活着的时候,儿子不管不问,去世后却想大办丧事撑场面,被红白理事会拦住的故事。散场后村干部说:“这戏演得太对了,孝顺得趁老人在的时候,死后再风光有啥用?”
现在,剧团每月都在各村演出,村民们说:“干讲政策不如看这戏,演的是咱身边人,说的是实在理。”
“墙上画画”:漫画里藏着新风尚
“你看这张画,左边是以前办寿宴摆几十桌,右边是现在一家人吃碗长寿面,底下还写着‘少摆酒席多尽孝’,连我家小孙子都看懂了。”大柳镇中心小学门口的围墙上,刚画好的移风易俗漫画成了孩子们的“课外教材”。
大柳镇把“婚事新办”“丧事简办”这些事儿,画成了老百姓看得懂的漫画。比如有张画里,一个老爷子举着拐杖说:“我活着的时候你们常回家看看,比死后哭天抢地强!”简单几笔,把“厚养薄葬”的道理说明白了。
村里的大喇叭也没闲着,每天早中晚三次,用方言播些顺口溜:“红白喜事莫攀比,勤俭节约是福气;彩礼多少别在意,夫妻和睦甜如蜜……” 听得多了,连三岁小孩都能跟着念叨几句。
如今的大柳镇,村口的垃圾堆变成了小花园,成立了公益婚车队伍免费出车,逢年过节没人再比谁家烟花放得响,反倒比着谁家孩子考得好、谁家老人笑得甜。就像中陶村支部党组织书记说的:“移风易俗不是一阵子的事儿,得像种庄稼那样,天天侍弄着,才能长出好苗子。咱大柳镇就是要凭着这股子实在劲儿,让村里的风气越来越正,日子越过越舒坦!”(通讯员 李逸涵)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