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同学们,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努力学习、讲文明、保护环境……这些都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部分。”8月5日,来自青岛理工大学的志愿者在德州市宁津县杜集镇开展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题的宣讲活动,通过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深入浅出地讲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义和内涵。
宁津县杜集镇紧密结合中心工作,立足镇域实际,精心策划并组织了一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宣讲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如春风化雨般深入人心。
“一刻钟”微宣讲,碎片时间释放理论大能量。杜集镇精准对接基层需求,创新推出“一刻钟”基层文化宣讲品牌,巧妙利用碎片化时间,将理论宣讲有机嵌入“主题党日”“黄河大集”“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文艺汇演”等特色活动环节,宣讲课堂从固定场所灵活迁移至群众身边和生活现场,把“请上来听”变为“走下去讲”。宣讲员化身“理论快递员”,在点滴浸润中让抽象理论变得可亲可感可及。
“明德讲堂”深耕厚植,传统美德筑牢价值根基。依托村级党组织阵地,将制度化、常态化与本土化结合,每月结合“主题党日”面向党员群众开讲已成惯例。宣讲内容涵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刻内涵、移风易俗时代要求、廉洁家风建设路径等多个维度。讲堂注重挖掘和运用本地道德模范、身边好人、优良家风故事等鲜活资源,用亲切“乡音”传递“党音”,讲好“杜集故事”。
“红马扎”分众互动,红色基因与青春力量同频共振。选拔10余名政治坚定、素质过硬的宣讲骨干,针对不同群体的特性,创新运用分众化、互动性强的宣讲方式。深入村头巷尾、田间地头、文化广场,与群众围坐一堂,“零距离”畅谈初心、讲述传统。立足地域红色资源,通过深情讲述马振华、薛光荣等英雄事迹,让宣讲形式“动”起来,使红色历史“活”起来,令理论传播“暖”起来。(通讯员 李杰)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