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以前俺门口这条路被来往的大车轧得坑坑洼洼,现在修成了8米宽的沥青路,下多大的雨都不怕!还装了新路灯,晚上遛弯儿也踏实了!”8月18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大曹村村民王志春指着新修的公路笑得合不拢嘴。今年以来,大曹镇立足本土实际,紧扣新时代发展脉搏,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及机关效能提升中,通过“塑形铸魂、崇法尚德、以文化人、共建共享、率先垂范”五大路径,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塑形铸魂 打造美好家园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大曹镇聚焦“民主治理”与“人居品质”双提升,始终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在“面对面”交流中倾听民意、优化服务,通过“村民议事会”收集民意37条。针对性实施主干道升级、污水管网改造、弱电入地等工程,对16个村的33条道路进行硬化提升,铺设污水管网8.6公里,让“和谐”“文明”理念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崇法尚德 夯实善治根基
法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坚固基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后盾与重要保障。宁津县大曹镇坚持法治宣传与实践并行,创新开展各类普法活动。
“遇到纠纷不知道咋解决,现在有了‘法治宣讲团’,用咱宁津话讲案例,一听就明白!”在兴业新村“法润民心”活动现场,村民翻着普法宣传页感慨道。宁津县大曹镇组建由司法所干部、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组成的“普法宣讲团”,深入51个村开展“乡音普法”,用“张三家占地”“李四家借贷”等身边案例解读法律,今年已举办活动73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引导群众自觉遵法、学法、守法、用法,让“法治”“公正”理念深入人心。
更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设置法治长廊、路灯普法牌,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条文转化为“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通俗标语,让群众在散步、跳广场舞时潜移默化接受法治熏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今年成功化解土地纠纷、赡养矛盾等47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以文化人 滋养精神沃土
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是培育核心价值观最深厚的土壤。
宁津县大曹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传承创新之中。依托“黄河大集”、农家书屋等载体,精准服务“一小一妇一老”,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百姓宣讲等活动。“现在周末带孩子来实践站听故事、做手工,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村民高集村村民的话,道出了群众对文化服务的真切认可。让传统文化浸润心田,实现“少有所学、妇有所为、老有所乐”,让古老的文化在新时代焕发生机,增强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传承红色基因,激发群众的爱国热情。除此之外,聚焦线上网络空间清朗建设,响应网络文明周号召,集市“摆摊”科普防诈知识,线上线下齐发力倡导文明上网,共护“文明”“诚信”的网络家园。
共建共享 绘就幸福底色
基层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广阔舞台,宁津县大曹镇在社会建设领域全方位布局,聚焦治安、医疗、民生三大关键领域。筑牢安全基石,织密治安防控网,强化社会综合治理,加强治安巡逻,有效化解矛盾、遏制犯罪,守护群众“和谐”安宁。增进健康福祉,力促健康普惠,广泛开展义诊、健康讲座,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友善”关怀温暖人心。
不断丰富辖区群众的精神食粮,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等各类活动,让群众乐享“文明”成果。强化民生保障,进一步兜牢民生底线,拓宽就业渠道,新增公益岗;免费“两癌”筛查关爱妇女;精准发放救助金;做实防返贫监测,以“公正”“友善”传递社会温度,通过精准帮扶彰显温情。
率先垂范,锻造先锋力量
“作为党员干部,就得把‘为民’二字刻在心里!”在大曹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机关”演讲比赛中,青年干部赵旭莹的发言赢得阵阵掌声。镇里将机关干部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锋队”,干部走进村头、企业讲政策、听民声,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在密切联系群众中践行“为民”宗旨,畅通“民主”渠道,确保服务精准高效。“现在找干部办事,态度好、效率高,咱们心里踏实!”村民们的认可,是对机关作风转变最好的注脚。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从“硬设施”升级到“软服务”提质,从“法治保障”到“文化浸润”,宁津县大曹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发展血脉,让文明新风浸润田间地头。正如大曹镇党委书记所说:“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为了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让核心价值观在大曹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大曹镇将继续创新实践,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五融入”工作,文明之花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绽放得更绚烂。(通讯员 胡亚男)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