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大曹镇: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发展血脉

2025-08-22 21:42:36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晓琳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关键在于落细落小落实,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近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立足本土实际,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方位融入经济发展、法治建设、文化传承、社会治理及机关效能提升中,通过“塑形铸魂、崇法尚德、以文化人、共建共享、率先垂范”五大路径,将抽象的价值理念转化为可触可感的生动实践,绘就了一幅文明和谐的新时代乡村画卷。

  塑形铸魂 打造美好家园

  “以前俺门口这条路被来往的大车轧得坑坑洼洼,现在修成了8米宽的沥青路,下多大的雨都不怕!还装了新路灯,晚上遛弯儿也踏实了!”大曹镇大曹村村民王志春指着新修的公路喜笑颜开。

  今年以来,大曹镇聚焦“民主治理”与“人居品质”双提升,始终坚持问需于民、服务于民,通过“村民议事会”收集民意37条,针对性实施主干道升级、污水管网改造、弱电入地等工程,对16个村的33条道路进行硬化提升,铺设污水管网8.6公里,让“和谐”“文明”理念在烟火气中落地生根。

  崇法尚德 夯实善治根基

  法治建设是社会治理的坚固基石,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强后盾与重要保障。大曹镇坚持法治宣传与实践并行,创新开展各类普法活动。

  “遇到纠纷不知道咋解决,现在有了‘法治宣讲团’,用咱宁津话讲案例,一听就明白!”在兴业新村“法润民心”活动现场,村民李大海翻着普法宣传页感慨道。宁津县大曹镇组建由司法所干部、村“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组成的“普法宣讲团”,深入51个村开展“乡音普法”,用“张三家占地”等身边案例解读法律,今年已举办活动73场,覆盖群众1.2万人次。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打造法治文化广场,设置法治长廊、路灯普法牌,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邻里和睦”“孝老爱亲”等通俗标语,让群众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整合司法所、派出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力量,建立“一站式”矛盾纠纷调解平台,今年成功化解土地纠纷、赡养矛盾等47起,真正实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

  以文化人,滋养精神沃土

  文化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源头活水,大曹镇深挖本土文化资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化传承创新之中。依托“黄河大集”、农家书屋等载体,精准服务“一小一妇一老”,5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常态化开展亲子阅读、百姓宣讲等活动。“现在周末带孩子来实践站听故事、做手工,比在家玩手机强多了!”高集村村民的话道出了群众对文化服务的真切认可。

  此外,积极开展红色故事宣讲,传承红色基因;聚焦线上网络空间清朗建设,响应网络文明周号召,集市“摆摊”科普防诈知识,线上线下齐发力倡导文明上网,共护“文明”“诚信”的网络家园。

  共建共享 绘就幸福底色

  基层是价值观践行的广阔舞台,大曹镇在社会建设领域全方位布局,聚焦治安、医疗、民生三大关键领域。织密治安防控网,加强巡逻,有效化解矛盾、遏制犯罪,守护“和谐”安宁;广泛开展义诊、健康讲座,优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友善”关怀暖人心;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开展送戏下乡、公益电影放映、广场舞大赛等活动,让群众乐享“文明”成果。

  民生保障持续强化,新增公益岗拓宽就业渠道,免费“两癌”筛查关爱妇女,精准发放救助金,做实防返贫监测,以“公正”“友善”传递社会温度。

  大曹镇党委书记李玉磊表示:“我们做的每一件小事,都是为了让群众更有获得感,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曹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从“硬设施”升级到“软服务”提质,从“法治保障”到“文化浸润”,宁津县大曹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发展血脉。(通讯员 胡亚男)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