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津县大曹镇:田埂上吹来简办风“土办法”让移风易俗落地生根

2025-08-22 21:42:40 来源:大众网 作者:张晓琳

  “以前村里办丧事,光是请鼓乐班、摆宴席就得花不少。现在红白理事会帮着操持,一顿便饭、一场简祭,既守住了孝心,又省下了钱。”近日,提起不久前母亲的后事,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沈庄村村民沈金胜对村里的新风气表示认可。

  作为农业大镇,大曹镇针对村庄分散、务农人口多、传统习俗影响深的实际,从群众日常生产生活切入,探索务实管用的“土办法”,推动移风易俗取得实效。

  宣讲在田埂,身边人讲实在理

  大曹镇把政策宣讲搬到田间地头、农机大院。一支由种粮大户、农机手、村医等组成的“麦场宣讲队”,利用春耕歇晌、秋收囤粮的间隙,在劳作现场用“拉家常”的方式讲政策、算细账。

  种粮能手王建军分享亲身经历:“去年我儿子结婚,按老规矩得请30桌,现在简办只请了10桌,省下的钱够买2台播种机!”村医许洪枝则从健康角度劝导:“大操大办熬夜守灵伤身体,简单祭奠更能体现心意。”像“种地不违农时,办事不铺张浪费”这样的顺口溜,把新风尚和农活紧密联系起来。录制好的“大喇叭广播”每天早晚在村广播播放,目前已播出6期,覆盖全镇90%以上农户。

  村规立标准,理事会全程把关

  走进大曹镇各村,墙上张贴的《村规民约》清晰醒目。这些在村民代表会议上商议通过的条款,明确规定了红白事操办标准。全镇73个村均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修订村规民约形成“一村一策”的具体细则。

  各村组建的红白理事会由村“两委”成员、德高望重的老人、返乡青年组成,实行“事前上门劝导、事中全程监督、事后评议公示”机制。今年以来,理事会已协助村民简办红白事76起,平均每户节省开支2万余元。同时推行的“文明存折”制度,将简办红白事、参与志愿服务等行为计入积分,可在村“爱心超市”兑换生活用品,让践行新风的村民得到实惠。

  互助解难题,农事红白两不误

  大曹镇创新地将移风易俗与农业生产结合,用“农忙互助”解决办事难题。各村组建“农闲帮办队”,成员多是农忙时的好帮手。谁家遇红白事又逢农忙,帮办队立刻分工协作:青壮劳力帮着抢收庄稼、晾晒粮食,妇女准备简餐,有车的帮忙接送亲友,确保农活、红白事两不误。

  “农具共享角”专门收集闲置喷雾器、浇水软管等农具,方便村民办事借用和农忙时互通有无。针对孤寡老人、残疾农户等群体,实施“农事+后事”双帮扶:党员志愿者平时帮着种收庄稼;遇到“身后事”,红白理事会全程代办,从联系殡仪馆、平整坟地到处理地里未收的庄稼,一包到底。今年麦收期间,全镇帮办队就协助5户村民在农忙时节简办红白事,没有耽误一亩地的收成。

  如今在大曹镇,婚车绕田埂炫耀、宴席比拼排场的景象不见了。村民们侍弄庄稼的同时,也把勤俭节约、文明办事的新风融入生活。“我们将继续立足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实际,让移风易俗与春耕秋收同频共振,真正成为村民的生活习惯。”大曹镇党委书记李玉磊说。(通讯员 付需健)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