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今年以来,德州市宁津县柴胡店镇始终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主线,紧扣“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问效于民”行动指南,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用实打实的行动破解民生难题,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升温。
问需于民:找准急难愁盼的“突破口”
镇班子成员带头深入一线,通过调研走访、接访座谈等方式,面对面倾听群众心声99次,督导推进解决群众关切问题76次,先后攻克镇驻地排水淤堵、道路通行不便等民生“硬骨头”24件。
各村党支部更是“多点发力”,通过党员大会、村民代表会、入户走访等渠道,梳理出226项“需求清单”,党员干部们带着温度“敲门”,在田埂上拉家常、街头巷尾聊心事,把群众的“小诉求”变成工作的“大方向”。
“老十字街排水通了,出门再也不用踩泥水!”“桃源里桥北边的路修平了,种地运粮方便多了”……这些群众口中的变化,正是源于党员干部对民生需求的精准捕捉。
问计于民:织密党群连心的“服务网”
群众的智慧最鲜活!柴胡店镇积极搭建“党群议事会”“田间议事会”等平台,邀请群众当“智囊团”,让决策更接地气。围绕乡村建设、产业发展等重点工作,组织村民代表、村庄发展顾问、致富带头人等开展议事协商38场,收集到发展特色种植、改善村容村貌等“金点子”56条。
党员干部带着问题与群众共商对策,在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时,采纳村民提出的“垃圾分类积分兑换”建议,激发了大家参与的积极性;在示范片区打造中,采纳村民提出的“家门口菜园子”建议,实现了绿化美观与实用的双赢。
从“干部说了算”到“大家商量办”,群众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党群干群关系在一次次共商共议中愈发紧密,一张覆盖全镇的党群连心服务网越织越密。
问效于民:健全实事长效的“保障链”
为让服务从“一次性解决”转向“常态化保障”,柴胡店镇建立了“受理-办理-反馈-回访”闭环机制:群众反映的问题,不仅明确责任单位和时限,更要等群众点头认可才算办结。党员干部定期上门回访,检查路灯、水管、健身器材等设施维护情况,听群众对长效管理的心里话,把好做法变成硬制度,让“事事有回音、件件有着落”成为常态。
每月镇管区还会“晒”出各村的诉求解决率、群众满意率,对连续落后的村党支部书记及时约谈,倒逼责任落地。
下一步,柴胡店镇将持续深化“三问于民”机制,聚焦群众新需求新期盼,在精细服务、长效管理上再发力,以更实举措破解民生难题,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用党建温度温暖每一颗民心。(通讯员 刘兴华)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