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一面锦旗,一句感谢,是群众对司法行政工作最质朴的认可。近日,德州市宁津县张大庄镇清明寺村的李某将一面写有“依法调解促和谐 倾心为民止纷争”的锦旗,郑重送到张大庄司法所,为一场历时数月的涉企工伤赔偿纠纷画上圆满句号。
事情发生在今年二月。被申请人张某(化名)在申请人李某的工厂工作期间,左小腿不慎摔伤导致骨折,李某支付了全部医疗费用。张某出院后在家休养,因工伤认定程序暂未完成,他向李某提出五万元赔偿要求,涵盖误工费、护理费及后续治疗费等。李某认为金额超出承受范围,双方陷入僵局,最终共同来到张大庄司法所申请调解。
“我们既要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也要体谅小微企业的实际困难。”张大庄司法所所长李建辉说道。司法所迅速启动“双轨调解”机制:一方面联合驻所律师梳理相关法律法规,明确赔偿标准的法定范围,让调解于法有据;另一方面,分别与双方深入沟通,倾听真实诉求,寻找共识基础。经过多轮面对面、背靠背调解,最终促成双方就赔偿金额达成一致。
为避免纠纷反复,司法所主动引导当事人对协议进行司法确认,赋予调解结果强制执行力。这种“调解+司法确认”模式,既省去了诉讼之累,也筑牢了和解之基,让一纸协议真正成为双方的“定心丸”。
“调解不是‘和稀泥’,而是用法律为尺、以情理为桥。”这是张大庄司法所始终秉持的工作理念。面对基层矛盾,他们坚持依法调解、人情解结,既解“法结”,又化“心结”。近年来,该所累计调解各类纠纷二百余件,其中重大涉企、涉农纠纷三十多起,调解成功率达95%以上,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
如今,张大庄司法所正以调解作为“小支点”,撬动基层治理“大平安”,一步步夯实法治宁津、幸福宁津的根基。在这里,每一起纠纷的化解,都是基层法治精神的一次生动实践。(通讯员 金娜)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