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走进德州市宁津县相衙镇司法所,“公正”“法治”等字样标识赫然醒目。“社区矫正不是‘放任不管’,而是‘宽严相济’的法治实践。”8月27日,一场以“以法正心 以矫促行”为主题的普法讲座与警示教育活动正在这里开展,“我们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教融入活动中,进一步强化矫正对象法治意识,筑牢社区矫正安全防线,助力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宣讲员张琳表示。
在相衙镇,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不仅仅体现在一场场宣教活动中,更实践于司法所、派出所、法律服务所“三所联动”的协同治理新模式中,将向上向善的价值理念深度融入矛盾调处、平安守护、特殊群体帮扶等基层治理全流程,为提升治理“硬实力”注入法治正能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基层落地生根。
明晰职责聚合力 价值引领强协作
“三所联动”机制立足“分工+协同”双向赋能,不仅明确各部门职能定位,更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工作始终。其中,司法所发挥人民调解、法律援助专业优势,牵头化解矛盾的同时强化法治教育,用“和谐”“公正”理念引导群众理性处事;派出所依托执法力量与快速响应能力,以“法治”“公正”为准则依法处置违法行为,筑牢辖区治安底线;法律服务所聚焦“诚信”“友善”,为群众提供专业法律咨询与普法服务,引导群众依法维权、依法办事。
今年以来,相衙镇以“相里乡亲”工作品牌为抓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主责主业与普法宣传各环节,建立定期联席会议制度,通过分析镇域治安形势、共享调解与警情信息,实现精准施策。针对重大复杂矛盾纠纷,三部门联合成立调解小组,用协作效率彰显价值导向。截至目前,已召开联席会议3次,联合调解矛盾纠纷4起,调解成功率与群众公信力进一步提升。
联动解纷显实效 德法兼修防风险
“感谢咱‘三所联动’,不仅帮我们解决了土地纠纷,还让我们明白了遇事要讲法、讲理、讲情!” 近日,相衙镇某村村民在土地纠纷化解后由衷感慨。2025年5月,该村因修建蓄水池占用土地,与三户村民产生矛盾,情绪激动的村民拔掉蓄水池周边新栽树苗,导致矛盾升级。
接到消息后,“三所联动”迅速响应。司法所第一时间介入查明纠纷根源,以“公正”“和谐”为原则组织调解;派出所快速出警稳控现场秩序,防止事态进一步激化;法律服务所全程提供专业法律解读,明晰双方权责边界。仅经过三轮调解,便促成双方达成和解,既保障了集体公益项目推进,也维护了村民合法权益。
以此案为契机,“三所联动”进一步发挥德法共建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文明”“法治”理念融入矛盾源头预防。通过紧盯重点区域、主动排查隐性纠纷,联合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法治护航新生活”等主题普法活动13场,形成“调解有力、预防在先”的工作闭环,实现基层治理“未病先防、既病快治”,让法治精神与文明理念同步浸润群众生活。
靶向帮扶暖归途 价值赋能稳融入
在特殊群体管理服务中,相衙镇“三所联动”坚持“监管+帮扶” 双向发力,推动法治教育与实践帮扶有机结合。司法所履行监管教育主体责任,引导特殊人群树立正确价值观;派出所常态化核查行为轨迹,保障监管无死角;法律服务所则针对特殊人群需求,提供个性化法治教育与咨询服务,帮助其增强法治意识。
与此同时,为助力特殊人群顺利回归社会,相衙镇司法所以“一镇一策”为纲,依托“三所联动”对接优质企业建立安置帮扶基地,专门设置“归雁岗位”,用社会温度为特殊人群搭建就业桥梁。全镇今年已精准安置重点人员1人,社区矫正对象再犯罪率保持为零,安置帮教对象就业率达100%,真正实现 “帮扶一人、安定一户、和谐一片”,让特殊人群在法治保障与价值引领下,重新融入社会、贡献力量。
从矛盾化解到平安守护,从普法强基到特殊群体精细管理,相衙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精神内核”,创新“三所联动”机制以协同效能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下一步,相衙镇将继续深化“三所联动”内涵创新,延伸惠民服务触角,以价值引领推动法治建设,不断提升基层治理现代化水平。(通讯员 刁颖鑫 王晓文)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