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移风易俗新风尚,丧葬仪式别铺张……”近日,在德州市宁津县保店镇幸福食堂里,身着红色马甲的志愿者们正在开展“餐前一刻钟·移风易俗宣讲”志愿服务活动。
近年来,保店镇创新载体形式,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的方法途径,通过宣传教育、文明实践和志愿服务等多种形式,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保店镇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倡导孝老爱亲 激活乡风文明
“今天我给大家讲一下心脏病平时该注意些什么问题……”志愿者在餐前体检志愿服务活动中说道。保店镇幸福食堂聚焦孝老爱亲传统美德,整合志愿服务、休闲娱乐、医养健康等功能,不仅让老年人吃得暖心,更将食堂打造成传播党的声音、培育文明新风、传承优秀文化的综合性精神阵地。
其中,创新开办的“餐前一刻钟”讲堂,更是将孝老爱亲的理念融入每一次活动。政策宣讲时,会特意解读老年人权益保障、养老服务等与长辈息息相关的内容;健康义诊中,志愿者手把手教老年人测血压、学养生,用专业服务守护长辈健康;文艺演出里,戏曲、小品等节目多以“家庭和睦”“孝亲敬老”为主题,让老年人在欢声笑语中感受传统美德的魅力。
截至目前,“餐前一刻钟”讲堂已累计开展各类活动60余次,每一次活动都是一份“孝老爱亲”的实践答卷。
聚焦文化赋能 坚持培根铸魂
“你看大集上的锣鼓队,每次大集一敲鼓,老少爷们都来凑热闹,特别欢喜。”家住保店镇西街村的王芳大娘一边跟着节拍扭动,一边笑着说。
从平时的广场舞,到大集的“吹拉弹唱”,保店镇从来不缺文化“气”。保店镇将“公共文化”延伸到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以构建和谐新村为目标,以丰富村庄文化为途径,以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手段,下好乡村文化建设“一盘棋”,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升群众幸福感。培育广场舞队、移风易俗小品队等5支文艺组织,在“黄河大集”进行集中表演。举办“一村一年一场戏”等活动,现场观众突破2万人次。
前杨东村民赵新看得直点头:“这演的就是咱身边事!别比彩礼、重感情,这才是正理儿,听着心里敞亮!”
融入基层治理 推动德法共建
保店镇探索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普法深度融合,不断为社会注入向上向善法治正能量。司法所的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积极开展普法活动,一边帮村民解答疑问,一边结合身边案例讲法律知识。“之前俺家孩子在外地打工,老板拖欠工资,就是在集上问了咱普法的同志,才知道咋走劳动仲裁,没多久钱就要回来了!”吕庄村村民张兰拿着刚领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小册子,语气里满是感激。
针对村里常见的邻里纠纷、宅基地矛盾,保店镇依托“保办好”志愿调解服务队伍,由老党员、德高望重者和法律工作者组成调解队,既用“情理”讲邻里和睦的道理,又用“法理”明是非界限。有时村民因宅基地边界起了争执,调解人员进村入户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条文一条条解读。
保店镇司法所工作人员介绍说:“要是搁以前,这类纠纷可能就得走诉讼程序,不仅耗时费力,还容易伤了邻里感情。现在我们‘事心双解’,既解决了实际问题,又帮两家人解开了心结,最后他们还一起动手把边界线划得清清楚楚,这才是基层治理该有的效果。”
下一步,保店镇将持续深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基层治理,为保店镇高质量发展注入持久精神动力。(通讯员 张钧柯)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