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9月10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共富工坊里,一片繁忙景象,村民们围坐在一起,在政协委员的耐心指导下熟练摆弄藤条。
在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中,大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充分发挥政协委员“联系广泛贴近群众、智力密集”的独特优势,以“当先锋、作表率”为行动导向,主动牵头搭建共富工坊平台,将委员履职与群众致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为大柳镇绘就“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共富画卷注入政协动能。
委员牵头搭平台,激活共富新引擎
大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聚焦群众“就业增收”迫切需求,组织农业、企业、商贸等领域的政协委员成立“共富攻坚小组”,深入各村调研资源禀赋与产业基础。委员们充分发挥自身人脉、技术、市场资源优势,主动牵线搭桥,促成3家本地企业与5个行政村达成合作,创新打造“政协委员+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共富工坊模式。
其中,由政协委员刘金山牵头打造的李满村编藤椅共富工坊,便是委员主动担当、精准服务的典型范例——刘金山不仅协调企业提供原材料与订单,还利用自身商贸资源对接外地市场,让工坊从“落地”到“运营”一步到位,快速实现“建起来、能盈利、群众富”。
先锋表率作示范,带动群众齐参与
政协委员们以“先干一步、多带一程”的担当,在共富工坊建设运营中争当“领头雁”。
委员们带头参与工坊管理与生产指导:懂技术的委员定期驻点工坊,开展藤椅编织、木器加工等技能培训,累计培训村民200余人次,帮助村民快速掌握生产技巧;有企业管理经验的委员则协助工坊完善生产流程、把控产品质量,推动工坊规范化运营。
除此之外,委员们还主动走进村民家中,用“自己人讲身边事”的方式,讲解工坊就业政策、收入前景,打消群众顾虑。“以前总担心没技术、没人带,现在有政协委员手把手教,还能在家门口挣钱,俺们肯定愿意干!”李满村村民贾东风的真切感慨,正是委员示范带动下群众积极参与的生动写照。
精准履职强保障,共富成果稳落地
为确保共富工坊长效运营、红利持续释放,大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建立“委员定期走访+群众意见收集”机制。委员们每月深入各共富工坊,既了解生产订单、村民收入等运营情况,也收集群众在技能提升、薪资待遇等方面的需求,及时协调企业与村集体解决问题。
同时,委员们结合调研情况,向镇政府提出“加强工坊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打造大柳特色手工艺品区域品牌”等5条针对性建议,均被采纳并推进落实。
截至目前,在政协委员的全程参与下,大柳镇共富工坊已覆盖藤椅编织、木器加工、特色农产品初加工等领域,这些工坊如同一个个“富民节点”,串联起乡村产业发展的脉络,带动300余名村民稳定就业,人均月增收2000-4000元,村集体收入也实现大幅增长。
下一步,大柳镇政协委员联络室将继续发挥委员优势,一方面推动现有共富工坊与电商平台、文旅产业深度融合,拓展产品销路;另一方面引导更多委员投身工坊建设,探索发展创意编织、乡村文创等新业态,让共富工坊成为乡村振兴的“稳定器”、群众致富的“加油站”,持续书写政协助力共同富裕的大柳篇章。(通讯员 郭炳恒)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