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10月1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曹镇贾庄村的文体广场上格外热闹,村支书带领村干部与村民志愿者,正忙着为村内60岁以上老人筹备一场热气腾腾的“大锅菜宴”,让玉米丰收的喜悦与节日的温暖,顺着饭菜的香气漫进每位老人的心里。
“提前三天就开始准备了,还特意加了新磨的玉米糁熬粥,肉从镇上放心肉铺订的,特意叮嘱炖得软烂些,老人们嚼着方便。”村支书一边翻看灶上的大锅,一边笑着说,“今年玉米收成好,宴席上的食材也得带着咱秋收的‘实在劲儿’。”为让活动顺利开展,村干部提前摸排村内高龄、行动不便老人情况,安排志愿者开着三轮车上门接送;不少村民自发赶来帮忙,择菜、洗锅、搬桌椅,熟悉的乡音伴着柴火噼啪声,混着远处收割机的轰鸣,成了秋日里最鲜活的 “乡村交响曲”。
上午11点,大锅菜终于炖好。掀开锅盖的瞬间,浓郁的香气扑面而来,村干部和志愿者端着餐盘,依次为老人们盛饭。82岁的王大爷接过饭菜,笑着说:“知道孩子们忙着秋收,村里专门给俺们备上热乎饭,这国庆中秋过得比家里还热闹!”“不仅要让老人们吃得开心,更要让大家感受到村里的惦记。”村支书表示,贾庄村一直重视移风易俗工作,此次大锅菜宴既是庆祝玉米丰收,也是借双节契机拉近邻里情、凝聚乡村心。活动结束后,志愿者还提着打包好的饭菜给未能到场的行动不便老人送去,确保温暖不落下一人。这场充满烟火气的大锅菜宴,不仅是宁津县大曹镇贾庄村双节期间的暖心举措,更展现了基层治理中的“民生温度”。用一顿家常饭,串联起丰收的喜悦、节日的祝福与对老人的关怀,让传统美德在乡村烟火中代代传承。
大锅菜看似朴素,却是对“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传统的践行,更是文明实践的生动落地。从春节帮老人磨玉米粉,到秋收时组织志愿者帮缺劳力家庭收玉米,再到母亲节走访高龄母亲,贾庄村早已把移风易俗、尊老爱老演变成常态化的民生实践。这锅菜的香气,印证着“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的治理初心,也诠释着乡村的凝聚力从何而来——不是宏大的规划,而是让每位老人都能吃上热乎饭的踏实;不是遥远的承诺,而是玉米丰收时帮村民抢收、节日里为老人送关怀的细心。当这样的“小事”成为基层治理的日常,乡村便不再只是地理意义上的家园,更成了装满玉米香与温暖牵挂的港湾。而这份藏在烟火气里的温度,正是宁津县大曹镇乡村振兴最动人的底色,是民心向背最坚实的根基,让每一个像贾庄村这样的村落,都能在玉米满仓的丰收年里,守住人情的温度,驶向更有奔头的未来。(通讯员 胡亚男)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