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
11月10日,德州市宁津县大柳镇的五轴车间里,学员熟练按下启动键,五轴机床随即运转,刀头在实木上精准雕琢。不到半天,一组传统手工需数日完成的复杂雕花就已做好。
今年以来,大柳镇紧扣产业特色,瞄准技能升级需求,将五轴数控培训纳入“三万人才大培训”体系,为传统家具制造装上智能引擎,扎实推动“手艺”向“数艺”全面转型。
精准把脉,定制培训“课程表”
针对部分企业“接得了订单,做不出精品”的窘境,大柳镇工业办联合人社所、管区,深入重点企业开展调研,发放问卷200余份,组织召开多场企业主、老木工和返乡青年座谈,最终梳理出“五轴设备操作、数控编程、精度控制”等八项核心需求,确保培训内容精准对接实际。
创新模式,破解学用“两张皮”
“木工师傅们更习惯动手操作,光学理论可不行!”针对学员特点,大柳镇创新构建“政企校三方联动”机制,打造“理论+实操+实战”立体化教学体系。依托绿动能园区产教融合基地,引入“锐脑五轴数控培训中心”专业资源,系统教学编程与操作;同时从恒岳家具、创未来家具等企业选聘“金牌木工”担任实操导师,形成“专家传技术、老师傅带实操”的双轨教学。
培训配备五轴机床、二十套编程电脑及各类实训木材,确保学员“边学边练、即学即用”。此外,设置弹性课时,开设早晚“基础班”与周末“提升班”,真正实现“想学都能学、一个不落下”。
赋能产业,释放培训“乘数效应”
随着掌握五轴技术的木工陆续上岗,培训成效已切实转化为推动产业升级的强劲动力。海军木器厂的傅永刚对此深有感触:“过去做一套定制桌椅,三名木工要忙五天;现在一人操作设备,一天即可完成,成本降了三成,交付周期缩短一半。”更可喜的是,产品品质实现了跨越式进步,以往依赖老师傅手感、合格率徘徊在75%左右的复杂雕花,如今实现了稳定批量生产,产品合格率跃升至96%以上。这一转变推动大柳镇家具加速摆脱“代工”标签,产品溢价能力提升近两成,逐步迈向“优质优价”的品牌化发展新阶段。
“技术的价值要在生产一线检验。”大柳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陈胜表示,“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企业需求,深化‘培训+就业+创业’全链条服务,计划再开展两期五轴进阶培训,并增设电商、家具设计等课程,帮助更多群众长技能、增收入。”(通讯员 张晓敏)
初审编辑:张晓琳
责任编辑:马宝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