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平原县“奇石王国”里的腾笼换鸟记——德百奇石文化颐养园的“破茧”密码

2025-05-13 17:45:00 来源:海报新闻 作者:任楠

  在德州平原经济开发区,一座占地2400亩的“奇石王国”拔地而起。这座由德百集团投资20亿元建设的德百奇石文化颐养园,不仅是全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后的生动实践,更藏着平原县盘活低效用地、激活文旅新动能的基层智慧。

  200亩荒地上的“点石成金”

  谁能想到,这片大气磅礴、楼宇错落有致的建设现场,曾经是杂草丛生的闲置地块。“这里原先是几家低效工业企业,土地利用率不足30%。”平原县自然资源局负责人介绍,“借着全省‘腾笼换鸟’政策东风,县里通过司法拍卖、协议收回等方式整合200亩低效用地,交给德百这样的文旅龙头,就是要让‘沉睡资源’变成‘发展资本’。”

  项目总经理陈霄霞回忆起拿地场景仍感慨:“2020年全省文旅大会刚开完,我们就带着‘奇石+康养’的策划案来了。没想到,从土地摘牌到6个审批事项、16个证件办结,只用了1天时间。”政府服务专班带着公章现场办公的场景,让她直言“感受到了平原速度”。如今,奇石博览园的假山叠石雄浑壮阔,36米高的城楼飞檐翘角,假山洞窟里灯光叠影,游客可以穿梭在瀑布流水的奇石峡谷间,体验“一步一景”的园林意境。

  当奇石遇上“新中式生活”

  在项目沙盘前,陈霄霞描绘着这幅“文旅+康养”的蓝图:6大奇石博物馆将陈列来自缅甸的翡翠原石、新疆的和田玉、云南的黄龙玉等万件藏品,其中镇馆之宝是一块重达30吨的天然灵璧石,“我们专门从苏州请了非遗匠人设计展陈,要让每块石头都能‘讲故事’。”

  最具创新性的是“奇石+商业+康养”的复合业态。1.3万平方米的新中式商业街上,徽派建筑已建设完成,白墙黛瓦间点缀着泰山石、景观石,“我们正在对接景德镇陶瓷工坊、宜兴紫砂壶工作室,要把这里打造成‘奇石主题的文化消费场景’。而北侧的颐养公寓区,12栋小高层已披上保温层,每套公寓都配有智能家居和适老化设施,推开窗就能看到奇石园林,这才是真正的诗意栖居。”

  从“景点思维”到“产业生态”的跃迁

  全省文旅大会强调要“做好业态融合文章”,目标不只是建景点,而是打造文旅产业生态圈。陈霄霞透露,“项目配套建设的奇石交易中心将引入区块链技术,实现藏品溯源和线上拍卖,未来藏家坐在北京的办公室,就能通过VR逛展、竞拍心仪的奇石。”

  这种“互联网+文化+旅游”的模式,正在改写平原的文旅格局。距离项目3公里的前曹镇,已有10家农户报名开设“奇石主题民宿”,村里的手工煎饼、老粗布等特产也计划搬进商业街。“我们测算过,预计年接待游客60万人次,按人均消费150元算,能带动周边形成8亿元的旅游消费链。”平原县文旅局负责人算了笔明白账。

  站在奇石博览园的仿古城楼上,陈霄霞望着远处带有玻璃幕墙的博物馆主体,语气里透着兴奋:“这里的每一块石头都会成为平原文旅的‘代言人’。更重要的是,这个‘腾笼换鸟’的样本,或许能为全省县域文旅破题提供一点新思路。”

  当闲置土地遇上文化创意,当传统奇石产业融入现代消费,平原县正用这块“奇石”,敲开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新大门。这既是对全省文旅大会精神的生动践行,更是一场关于资源盘活、业态创新的基层探索——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每一块“石头”都有机会成为撬动产业升级的“支点”。

  今年“五一”假期,平原德百奇石观赏园成为热门打卡地。园区推出萌宠表演、大型实景演出《白娘子许仙》《探险盘丝洞》《贵妃醉酒》等系列活动,让游客惊喜不断。此举也进一步贯彻落实了2025年山东省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精神,为文旅市场注入活力。

  (通讯员 张为萱)

初审编辑:任楠

责任编辑:马宝涛

相关新闻